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坚守初心做执着的追梦人
——记采四作业大队 “最美作业人” 高通路
作者:通讯员闫立军 张旭


——在风景如画的草原天路,有他童年的记忆和青春的憧憬。
——在作业大队首季“最美作业人”光荣榜上,他荣居榜首;在作业人的岗位上,他始终如一坚守了41年。
——在密密麻麻的工作记录中,他参与的修井数量超过了2600口;老井恢复、油水井大修、复杂疑难井作业超过300口;自行研制的打捞工具有百余件。
他,就是采油四厂作业大队“最美作业人”、工程组组长高通路。凭着对石油事业执着的热爱,他勤学苦练、精益求精、风雨兼程,在油水井作业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无怨无悔的选择
高通路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1962年,高通路出生在张家口沽源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在草原天路的一隅,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
1979年高中毕业的高通路,离开家乡来到华北油田会战指挥部,当上了一名作业工。爱学习的他,在1980年就考取了华北石油职工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毕业后,他依然选择回到作业队。从技术员到作业小队副队长,再到工程组组长的岗位磨砺让他于1998年得到组织的认可,被提拔为采油四厂作业大队副大队长。
2000年,由于机构改革,采油四厂作业大队划分至井下作业公司,在开拓冀东油田外部市场时,高通路被抽调到冀东项目部任主管技术的责任工程师。2008 年底,作业大队重新划归采油四厂。他重回作业大队,由于岗位职数的限制,他的岗位成了技术主管,享受副科级待遇。他平静地接受组织的安排:“还干这个活儿,不给组织找麻烦。”虽然没有副科级职务,但作业队员工总会亲切地称他“高大”。这不是照顾他的心情,而是打心眼儿里佩服他。
已在作业系统工作41年的高通路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每天想的仍然是哪口井到了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注意什么。他每天奔波于施工井场,同作业工同吃同干。他常说:“能多干点儿就多干点儿,再有一年多,我就退休了。”
精益求精的追求
高通路还常说:“干,就要干好。修一口井,就要立一座丰碑。”
高通路在技术上是个喜欢“啃硬骨头”的人,始终专注于修井技术的钻研。在他一大摞厚厚的
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重点工程的施工过程。不论提起哪项工作,他都如数家珍。
2014年,京254井大修,油层段附近存在套管变形且破损、原井内Y221-114封隔器无法起出等难题。如果套管不整形,无法进行其他工艺实施,所以修套打通道是大修施工的关键所在。为了防止在磨铣修套时损坏套管,他将新工艺与新工具有机结合,顺利实施套管井筒通道的建立、落物的打捞、补贴管悬挂、水泥固井封漏工序。经过71天的施工,该井恢复正常生产,累计产油5500余吨,节约大修费用近80万元。像这样的例子,多年来有300多个。
高通路是一个善于钻研的人,尤其是对于打捞工具的琢磨。2001年,在京512井的小修作业中,他牵头设计加工“复杂鱼顶球体打捞器”,一次性破解“卡脖子”施工难题,成功捞出极端工况条件下的管式泵内固定凡尔球。历时31天,该井恢复生产,日产油4.8吨。多年来,他自主研制加工的打捞工具有百余件。
换位思考的境界
高通路常说:“对待同事,就要多替对方着想。”
韩文华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当了实习技术员,工作中一度产生畏难情绪。高通路了解情况后,每次上井就手把手地给他教方法、传技术,随后将他调入工程组,让他跑现场、盯关键,边干边学。2012年,韩文华获得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井下作业工技能竞赛铜牌,先后被评为“油田公司技能专家”“油田公司金牌工
人”。2019年,韩文华还破格竞聘到工程技术研究所,由一名技能专家转成高级工程师。多年来,高通路先后带出20余名技术干部,其中有4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今年,在作业大队首季“最美作业人”评选中,高通路荣居榜首。在他人眼里,从草原来的高通路,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了一条“通天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