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报》

致力公益事业,爱心成就未来

——记我校2019度“四星级社团”春晖行动发展社

2020-10-19     (0)

贵州师范大学春晖行动发展社(以下简称“春晖社”)成立于2006年6月,是校团委领导下的倡导“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春晖理念的学生公益组织。社团名称“春晖”二字,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里的“春”“晖”二字,喻意慈母之恩与春日的阳光,体现社团“感恩,反哺,成长”的宗旨,旨在感召游子返乡,激发赤子之心,反哺故土,奉献社会。

反哺思源情  永怀春晖心

据副社长朱梦蝶介绍:“反哺并不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反哺整个社会。”春晖社在过去的一年里,不仅在校园里开展了“走进龙文山,守护贵师大”活动,还在农村开展了暑期支教活动、在敬老院开展了“春晖行动,情系老人”活动。社团成员申瑞说起在敬老院的活动,深有感触:“我们和老人们一起做游戏,听她们唱歌,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觉得很幸福也很感动,也觉得自己应该趁现在多陪陪父母。”

施一心善,乐万户灯。支教是春晖社自创立以来,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2019年7月13日-28日,春晖社在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红星村和遵义市习水县双龙镇双龙中学分别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支教活动,支教队员们吃在村里,住在村里,与村民们和谐相处,这半个月里,他们不仅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还教孩子们跳舞、唱歌、做手工;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春晖社队员们也在支教过程中,有所收获。2019年暑期支教队员冯思维在支教感言里写道:“‘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在茫茫人海中,因为有缘才让我和孩子们相遇,在这短短的日子里,每天都是快乐的,我也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对于此次支教队员之一的2018级学生李春兰来说,这次支教有着特别的意义。李春兰上高中时,浙江大学的学生来到李春兰所在的高中支教,他们不仅带给李春兰及同学们很多快乐,还鼓励他们坚持上学,走出大山,去看看大山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李春兰看到春晖社的招募信息,就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表,最终成功成为支教队的一员。“就像一份美好的记忆一样,浙大学长学姐们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向前,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将梦想传递下去,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梦想的种子,让孩子们都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李春兰在支教感言中写道。

顾盼鸿鹄志  春与青溪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晖人始终秉承着着“不忘初心”的宗旨去做每一件事。因为春晖人一直以来的付出,他们才得以收获,在过去的一年里,春晖社用实际行动,为社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9年度,春晖社28名社员获得支教点县团委颁发的“春晖使者”聘书;6名社员获得省春晖中心“春晖使者”的聘书;多人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春晖社的事迹还得到了贵州电视台、天眼新闻、搜狐网等媒体的报道;2020年4月,春晖因在公益方面出色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资助。

社员卢艳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用心去做。”每一个春晖人都在努力传播春晖文化,向社会传递春晖精神。正如卢艳所说的一样,每一个春晖人都在用心做有意义的事,在这条路上,或许会遇到荆棘,但春晖人从未退缩,走对的路,就不怕路远!

润物细无声  盘根交错长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春晖人深谙这句话的道理,因此,领导班子们经常通过QQ、微信来加强领导班子之间的联系;春晖社大家庭也经常组织素质拓展、志愿活动、线上线下培训、聚餐等活动来增进社员之间的感情。社长宋玉娟说:“春晖社是一个有温度的组织,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亲切与温暖。”

当问及加入春晖社大家庭的契机时,宋玉娟笑言:“我是被‘拐’进来的。”见笔者神情疑惑,宋玉娟接着解释道:“上一任的社长李安庆,一直给我介绍春晖,听了他的话,我对春晖社有了好感,于是就提交了申请资料。加入春晖社之后,也是因为李安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也一直给予我帮助和鼓励。”春晖社就是这样,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取得与社员之间的交流,社员之间的羁绊就越来越少,凝聚力也得以加强。正如俗话说的“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事业融入集体时才最有力量”所言,正是因为春晖社强大的凝聚力,其社团的集体力量才变得如此强大。

无私的爱是青春的加冕,每一个春晖人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光和热,紧紧团结在一起,投身于公益事业中;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繁荣春晖文化。做春晖人,走春晖之路,将爱的种子洒满了贵州大地,相信贵师大春晖社在公益活动这条路上会走得越来越远,将更多的爱洒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本报记者 徐莲 黄梅 涂分 李娜娜 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