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通过加强立法,强化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抵制餐饮浪费行为,同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为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弘扬节俭新风,我校积极倡导节俭用餐、做到合理消费,践行科学点餐、倡导健康饮食,坚持文明就餐、制止餐饮浪费。
从当前形势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面临粮食严重紧缺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 亿增至 2.65 亿。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秉持底线思维,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产量的 6%,浪费现象仍不容乐观。从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到发起“光盘行动”,再到如今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极力整治奢靡浪费之风一直是这些年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足见良好风气的养成,文明习惯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国人肩上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无论是革除不良饮食习俗,还是让节俭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都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
创新推动厉行节约值得鼓励,但过火、越界就容易落入形式主义。当下一些披着“勤俭节约”的外衣的做法招致众多网友批评,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这些做法纸上谈兵,在科学性上也有待商榷。毕竟,体重并不能直接与食量挂钩,顾客的责任不能算到服务员头上,取消奖学金不是一个“筐”,避免浪费也不能简单等同于少点几道菜。要将好事办好还需从实际出发,以行动为导向,不切实际的举措最终只能骛于虚声、驰于空想,甚至带偏了节约的方向。
针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我们能够做的还很多。比如,餐厅可以用样本展示菜量大小,让顾客能适量点餐;比如学校、单位食堂可以引入大数据管理,实现精准供餐;厨房应该多进行产品开发,提高食材的利用率;外卖平台推进信息标准化,让顾客告别“盲点”,做出更合适的选择。这些都需要相关行业以更精细、更科学的态度来提供服务,而不是制造噱头甚至搞“攀比式节约”。归根结底,无论是硬举措还是软约束,都需建立在与顾客的价值共振、情感共鸣上,以人性化、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凝聚共识,激发合力,形成长效机制。
正向鼓励还是反向约束,应有一个基本共识:鼓励消费不意味着放任浪费,倡导节约也不等同于限制消费。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健康膳食、适量进餐是题中之义。从这个思路出发,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多种分量的套餐,更加精细地进行营养搭配,在提升菜品的质量上苦下功夫,就不难找到节约粮食与尊重消费者、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的平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广大青年学生应该继续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身体力行、善作善成,进一步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社会风尚,共同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