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与苦练齐飞,自信背后是自律
“我现在不如大一自律了,7点才起床。”杨琳一脸认真的表情让人怀疑自己听错了,“我大一时6点多就起床了,回到本部之后有些懈怠。”他解释道。随后,被问到谁是宿舍“最自律的人”时,其余三人不约而同地指向杨琳,“他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娱乐都很有计划性。”魏欣宇说。另外两人也随声附和,“图书馆去得最勤的就是他!”
室友们说,杨琳总能极有条理地列出要达成的目标,将庞大的任务一点点化小再逐步推进,并严格执行着每一个要求,因此每天总能收获激励自己往前走的成就感。聊到学习习惯,徐子游觉得,像这样将“大目标”细化成“小目标”,当慢慢完成每日计划时,自己前进的决心也会越发坚定。魏欣宇也认为,要注重日常积累,做到“及时学习,及时理解”。
事实上,从基础学院到本部,从专业大类到进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整个207寝室对待学习的态度始终是高度自律的。“我们从大一开始就养成常去图书馆学习的习惯了。”寝室长吴洛祥回忆道。他们坦言,自己同很多人一样喜欢打游戏,但基本都在期末结束、放假后玩,学习的时候不会碰游戏。
如今,将起床时间固定在八点之前、规律地执行体育晨跑打卡任务,自律已慢慢成为207寝室每个人的习惯。准备考研的徐子游和杨琳更是七点前就起床去图书馆开始一天的学习。徐子游笑着说:“我有时一整天都见不到室友,他们都太忙了。”
苦与乐相伴同行,是战友更是朋友
“一般来说,我们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都会在寝室一起讨论解决。”魏欣宇笑道,“比如有的专业问题就连老师也答不上来,我们却会一起讨论。”在这样轻松的寝室氛围中,四个人互相之间也更加默契。作为能动学院的学生,都免不了经历机械设计制图的“魔鬼训练”,他们也不例外。复杂而繁琐的设计图作业常让四个人熬到凌晨三四点。那些共同奋战的夜晚,夜空中点点繁星,至今回忆起来都是难忘的大学体验。
课程之外,他们也在组团比赛中感受到了“团魂”的力量。“我和魏欣宇一起参加的这次比赛可以说是‘状况百出’。”聊起物理竞赛的经历,寝室长吴洛祥感慨不已。这场竞赛中,上理工学子们与复旦、交大、华师大等院校的学生PK,竞赛以团队形式参与。由于一些意外情况,前期的材料准备、中期文献资料的查阅、后期的答辩准备以及期间进行的各项试验,瞬间压在他们两人身上。恰逢专业课程进度紧张,学业上巨大的工作量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几乎想要放弃。指导老师的帮助让他们恢复了“血量”,慢慢调整过来,最终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拿到了优异的名次。谈及比赛的收获,吴洛祥感叹:“经过比赛,我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历练,包括在赛时的答辩过程都是很宝贵的经历。通过比赛也能认识新朋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奔赴成功的道路是充满荆棘的。但奋斗拼搏的途中如有同行的追梦人,那么在收获成绩时,也能收获无法替代的友谊,即使痛苦的回忆也会值得回味。
采访时,魏欣宇还当场“指控”徐子游常向他追问一些课程之外的古怪问题,比如一个可以作为常识使用的理论,他会想它如何诞生、如何证明,常把魏欣宇问得哑口无言。而被室友一致评价“努力且坚持”的杨琳,不但在学习上规划性极强,在游戏上也出奇地执着。三位室友一起调侃说,他可能是本世纪唯一一位还坚持天天在“QQ农场”偷菜的大学生。
学的时候专心学,玩的时候才能彻底放松。四个人觉得,平衡好学习与休闲的时间,才能更高效。大学学习,要懂得合理分配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这是他们都认同的观念。不管是不是会遇到两个比赛和课程大作业“撞车”的情况,生活中的乐趣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其实休闲也是一种解压方式。
四年和谐的相处时光,赋予了他们一份独有的默契。他们相互支持鼓励,在学业上不断突破创新,给青春抹上最亮丽的底色。或许,陷入迷茫、不知如何让大学变得更有价值的同龄人,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些许启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