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半,我已经在这个岗位站了一个小时。冬天的上午没有艳阳,很是阴沉,很像大家脸上凝重的神色。
今天是庚子年正月初五,几天前,地方政府启动一级响应。没办法,新冠肺炎的爆发速度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国家在号召,党员团员在行动,于是我站在了这里,村口的哨卡,这是我的“一线”。
村里的老人大都还不清楚封闭式的管理,有的想去走亲戚,有的还打算赶早去庙上迎财神。
“大奶奶,政府下了命令了,咱们要待在家里。等疫情过去了再去姑家做客哈。”因为村里都是本家同姓的亲戚,我们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就是帮助岗位上的党员做好村里老人工作的得力助手。
“爷,回哦,跟着(今天)别卖菜了。街上都没人!”
“大伯哎,嗯(您)通行证上写着昨天嗯出去过一次,每两天只能出去一次嘞!”
村口设置的简易路障是由一个临时的帐篷加上架起来的竹竿做成的,道路两侧分别插着国旗和党旗。今天的“关卡”由两位村们以及包括我在内的三位大学生值守,大早上站在村口好一顿“招呼”,好不容易等到过往的行人少了,回到帐篷摸出手机一看,已经十点多了。
喝口水的功夫,村口又来人了。一问,政府的,再问,有新情况。说是有一个我们村户籍的人,从湖北方向驾车回程,车牌号:鄂XXXX,现在高速路口已设关卡,要求我们将进村的所有车辆信息,认真登记备查,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这可是马虎不得,我们立刻行动起来,我和另一位同龄的朋友带领政府的工作人员到村委会反映情况。另外几位留在哨卡继续紧盯出入人员情况。村长得知后,随即在全村范围内广播此消息,希望每一位村民能加强防范意识,同时,希望湖北方向驾车返程人员的家属能提供该返程人员的位置及详细信息。
在疫情面前,我们上下一心,希望可以把那些病毒挡在我们的家园之外,虽然,目前我还只是一名共青团员,但我同大家一起站在这里,站在国旗和党旗下,我就会守好自己的岗位。
下午四点开始,天上降下了小雨,嗖嗖的冷风刮了过来。南方的冬天就是这样,不论你衣服穿的有多厚,湿冷的风总会在你的袖口或者领口找到一条缝隙,然后钻进去,让你冷的浑身发抖。大家撑着伞,右手臂上戴着与国旗和党旗同色的“志愿者”红袖标,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此时,路上没有行人,我们开始聊起生活的琐事。你在哪个大学,他在哪里工作,县城中哪家的火锅最好吃……
我发现离家在外总是思念家里的一碗鸡蛋面,而在家却又向往外面的火锅店。似乎我们都有一个“火锅情结”,但是要想去搓一顿,就得战胜疫情呀,要想战胜疫情,必须有人站在这儿呀,所以我在!我们在!
晚上八点,有人送来了炭火盆,帐篷里除了灯光,又多了炭火的微微火光。我们几个想找点闲趣,就弄来两根火腿肠,将其放在炭火上烤,吃的嘴边黑乎乎一片,大家相互对望傻傻大笑,也算是为孤寂的夜晚增加一点乐趣。
晚上十二点,县防疫指挥部的巡视小组给我们送来了一箱方便面,并且带来了从湖北返程村民已被隔离的消息。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围在炭火旁泡起康师傅方便面,闻着方便面的香味,相互吐槽着火锅里的无穷快乐。
凌晨三点,我们都感到疲困,但这个时候最不能放松。全村的老年人都开始活动起来了,拉着满满一板车的蔬菜准备去市场售卖。排队准备通过哨卡的灯光排到了百米之外。我们把路口分为进出两个,一个个核对通行证并登记放行。
“大爷,可以了,快去吧。”送走最后一个,我叹了口气。
渐渐的晨光熹微。
七点钟,下一班换岗的人来了,我们相互告知换岗的任务和情况后,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
战“疫”二十四小时,平凡而意义非凡。为战胜疫情,尽了我的微薄力量,也让我在战“疫”中不断成长,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勇担当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