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措手不及,很多事情需要我们重新去思考,努力去行动,疫情给了我们以另一种方式成长发展的契机。
2020年2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收到线上教学任务之后,我早早开始了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然而,如何开展线上教学?如何录制教学视频?如何线上教学互动?......种种问题需要一位刚入职两年多的年轻教师去面对,去思考,去行动。
早在2018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学习了超星集团发布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并且将其在自己教授的《工程图学》进行了初步应用实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申请了省级教研项目《基于“一平三端”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黄山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这为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后的丰硕回报,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定可以将线上教学保质保量完成的信心。
课程开始之前,通过认真准备教学材料,努力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精心录制教学视频,将线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数字化,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成功搭建起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开课之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可以较为有序地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然而,经过线上教学数据分析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不高,很多同学认为线上教学仅仅是把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搬到线上,线上教学的吸引力不足。我将这些现象与我院李长江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李老师认为可将班级划分若干个互学互助的学习小组,将线上教学管理化整为零,起到一定的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并且,需要完善线上教学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交流。通过和李老师的交流,我认真反思之前教学过程仅是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特色和优势,自己的教学投入很大,学生反而没有学习兴趣。此后,我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创新线上教学方法,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完善线上教学考核机制。
首先,通过学习通和QQ群,课前发布教学通知和预习任务,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可通过移动端学习教师提供的预习资料,在上课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上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教师在教学中在“教”上分配的时间,给学生更多“学”的空间。其次,采用QQ群课堂进行互动教学,针对重难点问题展开主题讨论,确保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拉近师生距离。并且通过交流互动,进行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预习阶段仍未理解的问题。再次,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并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线上教学增加分组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设计题目,开展学习小组内的研讨、分工和设计任务。学习小组作品后,将设计作品上传至学习平台,然后开展设计作品互评互学。分组任务的考核标准是教师评价、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和自评。最后,为了更进一步完善设计作品,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分组任务阶段的综合评价,遴选出优秀设计作品,进行线上案例评价和分析。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升,线上课堂气氛活跃,线上教学实效明显提高。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感触和体会良多。首先,解放思想,勇于实践。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该多与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沟通和交流,并且还要走出校门,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议,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教学过程;其次,走进学生,脚踏实地。教学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舞,而是师生共享的知识狂欢。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多去倾听学生的想法,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开展教学过程;最后,潜心教学,不忘初心。线上教学过程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并不非一日之功,是日积月累的沉淀。只有踏踏实实地钻研学术,潜心教学,才能够在教授知识时游刃有余,在课堂掌控中应付自如。
经过2020年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新鲜感”,慢慢地我们要适应线上教学的“新常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未来教学的发展也正逐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和全球化。面对时代的变化,我们应勇于直面挑战,师生共同努力,迎接全面线上教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