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丹阳 马文静)9月25日上午,2020年度暑期“三下乡”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会在学生中心碧泉书阁展开。
交流会上,知识产权学院赴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暑假社会实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场域云组队地摊经济社会调研团、湘潭大学赴保靖县葫芦镇暑期社会调研团与团委社会实践部赴湘西永顺县暑期社会调研团四支优秀队伍一一展示了他们丰富的调研成果,分享了他们的调研经验。
四支队伍分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理论普及宣讲和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四个服务类型,每支队伍均各具特色。知识产权学院赴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暑假社会实践团以自身法学专业优势为基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以入户宣讲和摆点宣讲的形式宣传普及民法典,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进行分发,收获颇丰。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场域云组队地摊经济社会调研团则在疫情情况下创新下乡思路,以多场域云组队的形式在全国多地开展调研活动,探索新型地摊经济的可行性发展。赴保靖县葫芦镇暑期社会调研团深剖时政背景,从当下热门的三农问题出发,以详实丰富的数据分析助力黄金茶产业链改善,为葫芦镇各村产业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团委社会实践部赴湘西永顺县暑期社会调研团则将红色文化与思政改革相结合,探访思政新型教学方式。
在四支团队介绍了经验与成果后,大家就“三下乡”的选题、团队组织与建设、调研地点的选择、新闻稿与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交流。
交流会点评人、碧泉书院·哲学历史文化学院郑鹏老师为今后的“三下乡”活动提出了建议。郑鹏认为,“三下乡”的调研方式要力求科学完备,不能作走马观花、游山玩水式的调研;要导向研究与行动,回应田野所在的地方社会发展需求;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潭大学“扎根伟人故里”的要求,深入了解学校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进程,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