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利用互联网展开的网络教学、线上办公解决了许多刚需问题,“线上”形式使大众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的阅读行为也产生了较大改变。为了解疫情前后不同群体阅读行为的变化,笔者面向市民、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三类群体,通过线上调查问卷、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其中,市民群体共收回有效问卷116份,大学生群体共收回有效问卷183份,中小学生群体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9份,共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08份。
不同群体阅读行为的变化
调查显示,三类人群的阅读偏好集中于文学、文化科学及综合性图书领域。在疫情期间,53.1%的受访者表示其阅读偏好发生了改变。
疫情爆发后,许多人的情绪都出现了波动,他们会选择治愈类书籍,如《摆渡人》《修心三不》等;也有的选择阅读《活着》《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灾难题材书籍。疫情本身则让人们更加关注国家大事、身体状况等,主要表现为阅读各类新闻报道、科普类书籍或文章等。
初高中阶段学生及大学生的阅读偏好变化主要为多元化和单一化两类倾向。“多元化”表现为学生的阅读内容既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名家名作,如《红高粱家族》《平凡的世界》《人间词话》《红与黑》《黄金时代》等,也包括犯罪悬疑小说、耽美小说等各类网络小说。“单一化”则突出体现在初高中学生的“教辅书”阅读,这类书籍除了主打提升作文分数的各类“满分作文”、“作文大全”等,还有用于阅读理解题目练习的各类教辅。
三类群体进行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学习或工作的需要、拓宽知识面及提高个人素养的需要等,疫情前后,阅读动因变化并不大,但“无聊,找事情做”这一选项的占比由疫情前的16.2%升至36.8%,还有许多受访者表示是为了调整情绪、缓解焦虑而进行阅读。
阅读方式发生变化。受疫情影响,传统的图书馆、实体书店等线下阅读形式较疫情前急剧下降,更多的人趋向于阅读家庭藏书或电子书、通过线上网站在线阅读以及阅读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仅“线上网站阅读”一项统计显示,由疫情前的39.50%上升为疫情后的60.30%。
对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阅读,55.1%的受访者认为这类碎片化阅读以浅阅读为主,阅读效果不佳;52.2%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方式阅读方便,资讯丰富; 44.4%的受访者认为各类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阅读质量;43.1%的受访者认为这类阅读比较容易受到手机上其他信息的干扰。
阅读时间明显增加。疫情前每天阅读时间1小时之内的占72.1%,疫情期间每天阅读1小时之上的占63%。
影响阅读行为变化的因素
疫情之前,50%的市民群体受访者的阅读时间集中在了30分钟至1小时;疫情之后,45.7%的受访者的阅读时间为1小时至2小时。疫情期间,市民群体阅读时间的增加有赖于加班、应酬时间的减少,居家空闲时间增多。但对于他们而言,工作与家庭的压力依旧存在,甚至比疫情之前更大,疫情的严峻形势、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复工复产前后的焦虑心态等多重因素不容忽视。有人从阅读中获取力量,有人则选择在娱乐中获得心态上的缓解。
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由线下转入线上。对于处在备考状态的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大多数人的学习压力并不因中高考延期而减弱,反而较疫情之前更具有复杂性。有受访者表示,居家学习让他产生了懈怠心理,但教师、家长方面给予的期望又让他产生了焦虑感,有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考试内容,有时则会有消极心态。即使有时间进行阅读,也会倾向于看作文书、利用教辅书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等。
对大学生而言,与之前在大学校园里偏自由的环境不同,居家的线上学习使大学生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单一化,许多大学生则更容易依赖于互联网中的各类讯息,再加上长期居家,心态变得浮躁,许多人会选择阅读经典名著和心理治愈方面的书籍。
加强正确引导 建设书香社会
阅读经典书籍,以兴趣爱好为师。以兴趣作为引导并选择经典书籍进行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质量,61.8%的受访者会因为“对书籍的内容感兴趣”而选择相应的书籍,43.9%的受访者会因为“书籍较为经典”进行阅读。同时,要重视阅读中的思考,摒弃强烈的功利心。在阅读的过程中,个人的思考与感悟是重要的,追求速度的功利性阅读是不可取的。
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阅读风尚。在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对大众的阅读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对市民群体的调查中,同事、家人和学生时代的同学、朋友、老师等人群对他们如今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产生了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推动建设书香社会。疫情期间,大多数人的阅读场所集中在家里,家庭的阅读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疫情过后的常态化生活节奏下,家庭阅读或将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主战场”;学校、社团、班级应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教师进行相关指导,采取写读书报告、读后感等手段促进阅读;积极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一种自觉,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