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航空学院 - 《山东航空学院报》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争取“省内一流国内知名”

2020-10-09     浏览(165)     (0)

山东省作为石油化工产业大省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校化工与安全学院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条件,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培养化学化工、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油气储运等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规划,该院制定了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化工与安全学院,为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山东省化学工业与工程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发展目标,目前,全院上下正围绕目标努力进取、不懈奋斗。

突出党建引领,提升育人水平

化工与安全学院在工作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筑牢发展基石。一方面,依托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2020年认真实施 “共产党员铸魂工程”,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对学院网站进行改版,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实习实训、抗“疫”等工作,为学院发展正能量“发声”。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认真实施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党支部建在学科上,一个学科一个党支部,让党建教育引领作用更加扎实有效。制定“抓实党建铸魂,激发支部活力,凝聚工作向心力”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抓党建、强业务,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调动起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出人人为高质量发展集中攻坚、破解难题、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学院党总支被表彰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对接行业企业,深化校企合作育人

化工与安全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坚持面向区域和行业一线,坚持以综合素质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借鉴CDIO、OBE等工科人才培养先进理念,坚持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突出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中率先成立二级学院理事会,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多方征求企事业单位意见。通过不懈的努力,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化工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并获准立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学院承担山东省骨干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2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省级教改面上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6项,精品课程群建设培育项目2项。

化工与安全学院历年毕业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达95%和47%,考研升学率达45%以上,正式就业率达96%以上;多年来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部级奖励80余项,获得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0余项;毕业生以“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同,就业率稳居我校前列。化工与安全学院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获得“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密切产教融合,学科专业一体推进

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应用技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主导思想,为区域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化学工程是学校一流学科,是学校“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发展学科之一,是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培育学科之一。按照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凝炼形成了分离与催化反应工程、材料设计与催化模拟、电化学腐蚀与电源、工业装置安全与风险评价四个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在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新型能源材料开发等领域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军工项目1项,研究经费累计1200余万元,完成技术成果鉴定10项,授权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科研成果各类奖励50余项。

化工与安全学院院长杨仲年表示,学院将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力推进专业认证和硕士学位点建设,为我校实现建设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化工与安全学院 商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