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文理学院 - 《西安文理学院报》

月末茶座

我眼中的“新”校园

作者:◇ 本报记者 刘可心    
2020-09-30     浏览(209)     (0)

踏进阔别已久的校园,大多数人经历了上网课的洗礼,使用电脑手机的频率更是直线上升,和朋友老师总是隔着屏幕交流。回到校园后才得以面对面相处,想念之情逐渐被疏解后,才发现校园随着时间而发生了不少细微的变化。

餐厅作为每日必去数次的地方,很快吸引到注意力。装修后,色彩鲜明让人耳目一新,本着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窗口增多了,菜品也较之前更为丰富多样,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勾起了胃里的馋虫。

新学期新餐厅,得到的好评颇多。有同学说,“这次回学校发现餐厅的变化,第一反应还是欣喜。菜的样式增加了不少,选择变多了,随之而来的是不知如何选择,一一试过也需要一段时间,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新鲜感。餐厅采光也很好,最好的是加了外面的露天楼梯,再也用不着担心人流量大的时候进出的问题。”另一位同学说,“除了最明显装修风格的改变,还可以看见餐厅周围贴心地放了一些小的盆栽,增添了一种生活和进食的仪式感。平时忙碌惯了,如今坐在窗边等饭做好,看一着楼下人来人往也是一种享受。吃饭似乎变成了一件让人有些期待的事情,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窗口忙碌的阿姨说,在餐厅就餐人员明显增多,供餐时间延长也给他们增加了工作量。他们为了给学生提供更长的就餐时间,自己的吃饭经常是没有准点的,要么是挨到下午才能吃饭,要么是趁着没有人的时候扒上几口,只要有学生前来,他们总是以最大热情服务,“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阿姨对小记者这样说着。

图书馆右侧的校史馆也落成了,要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这里给了我们最准确的答案和指引。始于 1903 年陕西第一师范大学,几经风雨,饱受风霜,到如今依旧传承关学精神的西安文理学院,每一个阶段都有值得纪念的意义。

馆内分设有三个篇章,校史篇、成果篇、未来篇。它将困难艰辛细数,展望未来的同时不忘来时路。入馆第一眼就能看见占据一整面墙体的浮雕,其中因素丰富,冯从吾先生授学讲义的画面、校训和身穿学士服的学子。左边刻写《文理赋》,其文浩渺深远、荡气回肠,恢宏大气。

“文以载道,汇以兴邦;理以富才,厚德树人。”文理二字难在此处,也贵在此处。

厅内展示了很多物件,老照片、旧课本,有很多不为人们所了解的故事发生在过去的日子。走进史馆,沿着时间回溯,安静倾听它们的故事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外,学生宿舍楼配备直饮水机,西操场还在改建中,新教学楼已经开始使用。这些“小变化”不仅方便师生的工作学习,更展现了校园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