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展信安好,见字如晤!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
你们乘坐的“梦想号”列车已经驶过了“高考站”。今年的你们,经历了太多不一样:全民战疫、居家复习、线上答疑、高考延期……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你们克服了疫情造成的不便,顶住了计划被打乱的压力,最终在高考的战场上乘风破浪,用一份完美的答卷给十年寒窗圈上了完美句号。大学校园,景致各异;大学文化,各有千秋。一粒种子,种在花盆变成盆景,撒在沃野则成大树,无论怎样,希望多年以后你们回想起来,自己没有骛于虚声、弛于空想,更没有后悔院校与专业选择。同学们,
选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在这招生季,我们希望你们慎重考虑,仔细斟酌。
来南京工业大学吧,我们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百年学府,弘毅自强,作育英才,桃李芬芳。作为老牌工科院校,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也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学校源于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915年创办的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2001年由原来的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代代南工大人探索知识奥秘、徜徉学术海洋,胼手胝足、勤学善思、勇于作为、实践创新,用自己的汗水、点滴的辛劳和忘我的工作,在脚下的这方热土成就了希望与辉煌。
来南京工业大学吧,我们拥有雄厚的师资条件和强劲的科研实力。在南工大,你将遇见许许多多的良师益友。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43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3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重要人才145人次,重要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学校有9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设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5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9860余项,科技经费33.5亿元,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20项,其中主持项目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学校具有“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贡献和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结合特色,被称为创新创业的摇篮、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的典范。
来南京工业大学吧,我们拥有精英的培养平台和美好的发展愿景。为重构中国优秀本科教育探路,为培养卓越科技领军人才试航。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共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开设四个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学校助力学生开展创新实践,2019年学生斩获“挑战杯”“互联网+”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312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024个,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此外,学校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全校工作的首要和突出位置,助力学生实现梦想。学校 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61%,其中国内外升学率超过30%,就业毕业生中近80%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区。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名,有近20位省部级领导、20多位两院院士、5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在全国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在校期间,享受精英培养;走出校园,拥抱美好未来。
来南京工业大学吧,我们拥有“南京最美高校”之桂冠。这里依山傍水、草木葱茏、移步换景、四时花妍,地处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核心区域,坐落在空气质量最好、最适宜居住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老山脚下,拥有近4000亩“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校区。这里春有扶疏绿竹映流水,夏有芳池鱼戏芰荷风,秋有千树万树落花红,冬有雕栏玉彻琼楼景,是莘莘学子追求真知、修身养性的殿堂。
来吧,让我们在硕果满枝的九月迈进浦珠南路30号,于老山脚下感受自然气息,在镜湖边倾听百花私语;让我们在中央森林公园瞻仰大师,领略一代宗师时钧先生的博学睿智;让我们在沉毅广场凝望百年铜鼎,感知118年历史积淀的厚重与辉煌;让我们漫步梧桐夹道的厚学路,内化“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精髓,一起放飞高远的理想……
十年寒窗苦读路,百年求索辟征途。
我们在南京工业大学等着你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