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阳师范学院 - 《安阳师院报》

母亲的京剧

作者:◎法学院 刘璐    
2020-09-15     浏览(280)     (0)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一起观看京戏的经历,作者逐渐理解了京戏的内涵和母亲对京戏的热爱。京戏包含了世间百态,包含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包含着人间的正道和社会的不公。母亲对青衣的喜爱也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铿锵锣鼓二胡悠,净丑旦生嬉莫愁。程尚梅荀春闺梦,杨奚谭马盛春秋。游龙戏凤桑园会,击鼓骂曹西厢楼。天籁之音传万古,五州四海唱不休。

疫期在家,成天与父母呆在一起,自然是少不了京戏的陪伴。

自我记事起,母亲就嗜爱唱戏。从早到晚,只要母亲有闲暇时间,就清嗓唱上一曲。小时候,家里住的还是二层平房,我在二楼写作业,忽地听见母亲在嘈杂的炒菜声中高唱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转东升。”晚上睡觉的时间母亲也不放过,我与母亲在一张床上睡觉,当时觉得戏曲甚是聒噪,于是在母亲唱戏的时候,我就捂住自己的耳朵,母亲似是故意,把嗓音又提高了几度,凑到我耳边不让我睡觉。

母亲喜欢的是旦行中的青衣,不同于旦行中其他的角色,相比于刀马旦和武旦的飒爽威风,青衣多的是肃静端庄;相比于花旦的活泼泼辣,青衣多的是温柔温婉;相比于老旦的厚重的唱腔,青衣多的是婉转妩媚。以前觉得京戏聒噪,咿咿呀呀,一句话唱来须一二分钟,不仅毫无韵味,而且一点也不干净利落,后来才慢慢发现京戏之中的风采和奥秘,也发现了母亲嗜爱京戏的原因。

母亲文化不高,可是谈吐举止却并不像那些粗鄙之人一般,为人正直,性情温婉,做起事来往往黑白分明,看得清轻重。昔日问起母亲为什么喜欢上了唱戏,母亲答道:“你姥爷当时会拉二胡,经常自己给自己伴奏唱戏,一天天受到你姥爷的感染,就喜欢唱戏啦。”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心里确认这并不是让母亲喜欢京戏的真正原因。让一个人喜欢一件事并且坚持了五十多年,怎么又只能靠小时候那几年的熏陶呢?

寻寻觅觅,那答案原来就在这戏曲之中。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便同母亲一起在电视上看母亲这些年来唱过的片段和剧目。

先看这一首《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原来是富家女薛湘灵在出嫁当日碰见了也是今日出嫁的贫女赵守贞,在凉亭下避雨的两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轿子光鲜亮丽,一个轿子黯淡无光,薛湘灵听到赵守贞的恸哭,执意把锁麟囊赠给她做嫁妆,姓名也没有留下便离去了。再次相遇,赵守贞家里日渐富阔,而薛湘灵却因洪水与家人离散,阴差阳错到了赵家作佣人,供在堂上的锁麟囊让仅有一面之缘的两人相见,并结为金兰。“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今日相逢得此报,愧我当初赠木桃。”

再看这一首《望江亭》。“见贼子不由我怒容满面,在大堂骂—声无耻的儿男。”谭记儿本与白士中相爱,谁曾想自己的生活却被杨衙内弄得不得安宁。杨衙内借自己位高权重,便陷害了自己的丈夫,想把自己占为己有,谭记儿没有屈服,在那个男权社会,她一个弱女子没有了丈夫,没有权势,仍是不苟活于世,最后一步步地收集杨衙内诬陷的证据,将他告上公堂。“从来松柏耐岁寒,化险为夷度难关。”

母亲爱看爱听爱唱的戏,都是女性。在看过的这一部部戏里,细细回味,你体会到的不是聒噪,而是一个包含世间百态的舞台,它包含着亲情、友情和爱情,包含着人间的正道和社会的不公,或许,在每一部戏里,不同的人都能在不同的角色里找到自己的角色。

而青衣,是母亲找到的角色,她们重感情、不屈不挠、有自己的想法,她们在台上,一板一眼,一举一动之间都透露出一份端庄和严肃的韵味,扮相也是极佳的,看起来更是让人享受。我也懂得了,原来这就是母亲的京戏,它不仅仅可以是国粹,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人生指标和向导。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