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九江学院 - 九江学院报

品 读 九 江

作者:冷 冰    
2020-09-15     浏览(181)     (0)

文章介绍了九江作为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包括浔阳、江州、柴桑、德化等九江渡口,文化、经济、军事等历史事件,以及九江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申报国家文化历史名城的努力。九江是一座有气质的城,坐拥长江、鄱阳湖、京九等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有着豪爽、朴野、豁达、精明与儒雅、灵秀、散漫、闲逸等城市性格和气质。




  九江,它是一个渡口,却不记得是出发还是到达。
  江水边,对风流人物来说,譬如白居易,他的去留,他的悲欣,是长江奔流,带着潮汐,一浪一浪,是千古的存在,浔阳、江州、柴桑、德化,也就是九江。一轮轮楚风吴雨,明霜清霰,地脉如斯,气脉亦如斯,文脉何曾断绝。
  家临九江水,悠然见南山,这是一座有倒影的城。江城不高,似乎保持着对周边事物的敬意,高的东西应该是匡庐、云朵、飞鸟、法桐、古塔和寺院,还有诗人,陶渊明和白居易,李白和苏轼,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向时间分配烟云、法桐、甘棠湖、八里湖,同时也向湖水分配时间、语言和诗意。浔城,淼淼平芜,霭霭佳气。当江水从目力穷尽处泛着青碧,静成一道微光,或成乌练时,就是城的夜,灯火铺陈,光芒闪烁,明月升起,一城妩媚,才想起这里是天下眉目之地。
  江水和匡庐、光阴和屋舍,青衫和云溪,水是这座城市的表情,法桐生处,顺着湖水流过去,流进倒流的时光,走回褪色的写意画框里。
  云冠高耸,江湖如斯,九江是一座有岁月的城。2200余年来,我们一直留存西汉名将灌婴修筑九江城时所挖掘的一口古井,井是江眼,微风鼓浪,下有蛟龙藏之,而后,龙流于俗,现于寻常巷陌,市井人家,最终得名为“龙开”之河蜿蜒于城中。
  一堵城墙,南司北司,西门外,大中路,李公堤,思贤桥,浔阳楼、锁江楼,九江城外,匡山蠡水,起笔高峻,泼墨而来。
  三大米市,四大茶市,当时的月亮极大,悠游散漫,如不系之舟。时间一样的浪井,流水一样的岁月,斯地人文郁勃,荻草不绝。
  九江古城至今保留着大中路、庾亮南路等四片历史街区,格局肌理清晰,建筑特色鲜明,是九江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见证。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熟的烟水亭,有狭窄的督府巷,有民国风的大中路,城北一条江,城中一个湖串着一个湖,倒映着山影,一杯庐山云雾,一壶陈年封缸,去巷子里寻找你要吃的油糍和萝卜饼儿,这便是九江古城,你想要的一个境界。
  烟水亭对双剑峰,看浔城的远和近,静和闹,雨烟和灯冕如小虫,簌簌扑人眼,抬看南山苍苍处,忽觉人间烟水茫茫。
  浔阳那几片月,其实都是心情。江水过此,再往下流,就是鄱阳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座城,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延支山上,曾有小乔的梳妆楼,点将台中,可寻羽扇纶巾的周公瑾。斯地,群星错落,花叶参差。中国文化于此,有了一丝江湖的气息。陶渊明、慧远、陆修静、周敦颐、朱熹、王阳明、陈寅恪、胡适之,不同思想,求同存异,三教九流在这里遣兴抒怀。
  九江,它是一个渡口,川流不息,风云际会。作为首批开埠通商的长江内河口岸,九江客观上成为西方文化进入江西的窗口,成为江西近代社会转型的前沿阵地。胡适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大趋势”。那些雨后春笋般建成的别墅,被有着深厚而悠长中国古典文化的庐山所接受所包容。它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蕴含着淡泊于世的隐士之气。近代九江,有厚重的历史。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李烈钧湖口起义、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南昌起义在九江酝酿和策划、秋收起义升起了第一面军旗、庐山国共抗日宣言发表。兵家必争,是九江的幸,也是不幸,走进浔城,尽管我们回想不起这些幸与不幸是在哪个朝代,哪个年龄留下的,但看到了,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去抚摸和阅读,就像一个身体,分明还能感受到它的呼吸,百舸争流,生生不息,这就是九江———江流九派。
  九江,它是一个起点,风帆开处,以山为屏,是水为媒,这是一座有气质的城。九江坐拥长江,鄱阳湖,京九这三个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有着“大江大湖,名山名城,古今通贯,中西兼具”的城市特色。
  老九江有一种慷慨悲壮的“英雄气”和敦厚悠长的“文人气”,加上码头文化,与那些“江湖气”混杂,别有一番滋味。或者说,它丰厚的文化积淀中所透出的,乃是:豪爽、朴野、豁达、精明与儒雅、灵秀、散漫、闲逸等等,这样一种城市性格和气质。
  199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起,九江市举全市之力申报国家文化历史名城。人大立法、规划先行、成立机构、落实经费,一系列保护措施将让这座千年古城重现魅力。
  在水的恬澹和山的明秀中,浔城抵御着喧嚣和浮躁,在江湖中它滋养生长,定格为一座城的习性和体味。这座城市将走向它的至亮时刻,在中国,这样的城市屈指可数,《琵琶行》就在那里,这座城市注定了有传颂千古的诗歌。
  (冷冰,九江学院校友,“中国年度杂文奖”获得者,著有散文集《每一朵雪都是奔跑的疼痛》《青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