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是由大大小小的器件组建起来的,每个器件都有特定的功能,他们分工合作,联联串串构成系统,在控制器CPU的命令下有序的执行系统的控制任务,最终达到自动化的工作目标。因此电子行业是一个极显理性与思维的产业,设计人员通过键盘将人的智慧写成控制程序载入集成电路芯片,造就无数的智能产品。因此,电子行业带有几分神秘,翱翔于高科技的空间。
选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的学子们,能够挤身于这个“上上智,微微芯”的电子行业,表明自己是一个勇敢的挑战者!但是,要进军这个行业,必然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与艰辛的学习过程!这需要我们探索与行业接轨的好做法,尽早让教师、学生挤身于行业,进行有策略地教与学!
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1997年创办十多年来,先后有1389名同学与教师们一起探索,积极地参与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留下了奋斗者的深深脚印。2001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通过浙江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同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央财政资助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
十余年的磨砺,让我们渐渐感悟到一个字“串”!!科学的“串”使我们获得了与行业接轨的有效做法。
一、以“测控电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过程贯通式”构建专业课程。
为适应电子企业对人才职业竞争力的要求,以“测控电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过程贯通式”构建专业课程方案(见图1)。每门课程以3-5个真实企业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行业标准化实操练习;不同的课程分担电子产品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相互合作,串接成一个体系。
每个典型的电子产品都与一个典型电子企业的产品制造与运行体系相对应。学生在产品学习过程中参与企业活动,可以在多个企业的生产链上得到练习,专业课程从横向串通不同企业的同一工作流程,从纵向串通同一企业的不同工作流程,使学生对不同电子企业的运作有一个面上的了解,在同一企业在深度上融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了解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市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为其就业与发展提供了实践保障。
二、校内外教学团队互补合作——串接教学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基地各个工作部门的不同员工在不同的课程中参与学校教学,校内外教学团队互补协作教学,图2是金华灵声电子有限公司广播系列产品的工作流程融入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图3是浙江博尚电子有限公司数字机顶盒产品工作流程与本专业的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教学,不仅学校的教学团队明确分工,与企业接轨负责产品的不同工作过程知识,而且很方便地与企业中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合作教学,功能互补,技术互补,充份发挥双方的优势作用。
三、校内仿真教学与校外顶岗实践有机串接
通过校内课程仿真实训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技能得到提升,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更高难度的工作任务训练。在校内与校外的交替实践中,将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串通并提高,沟通能力与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为走向企业顶岗实习与就业做好准备。(见图4)
四、串出风采,应电教学改革后劲足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经过三年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改革,得到了全新的发展。专业课程标准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后,在全国高职高专示范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上交流得到同行的好评,在全国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系主任年会上交流获得好评,六本教改教材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经过改革获得了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和两门浙江省精品课程,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过去只有本科才能学的EDA技术、机器人技术、嵌入式系统,现在有更多的学生有信心去学。专业在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教学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承担了国家级的培训与教改项目,如:主持教育部示范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资源建设,主持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教指委《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平台课程建设》课题,承担了全国高职院校嵌入式技术教学高级师资培训班,承担了浙江省单片机技术师资培训班,承担了浙江省嵌入式产品设计大赛的组织工作,在国内与省内具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增加,学生在对待工作与学习上态度更加积极,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增强,在最近的全省嵌入式产品设计大赛中,我院三支代表队分获第1、3、5名,其中一个代表队将代表浙江省到全国的嵌入式产品设计大赛中比赛。
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开放办学,不仅与国内的公司紧密合作,还与美国ATELRA公司建立了EDA/SOPC联合实验室,国际化交流与学习从教师向学生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与创造力。(俞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