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从此衍生出“新基建”的概念。
今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央多次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重要战略部署,国家和地方也发布了2020年重大投资项目。在4月20日举行的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新基建领域进行了界定,初步厘清新基建发展的重点与发展方向。5月22日新基建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官方明确基范围界定之后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相关产业界、学术界、投资界纷纷将目光投向“新基建”。
“新基建”新在何处?它与传统基建项目工程比,“新基建”主要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为用户提供服务时,突出智能高效、方便快捷和生态环保。
新基建与旧基建相比,旧基建具体包括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旧基建投资历来是稳定经济增长和保障就业的重要方式。而新基建是立足于科技高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它可以说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与旧基建重资产的特点相比,新基建更多是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其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从信息基础设施看,取得跨越式发展和进步,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从.融合基础设施看,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创新基础设施看,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摘自网络 整理 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