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分身有术 增效有方

——录井二公司巴彦项目保障生产小记

作者:通讯员 赵娜    
2020-09-16     浏览(126)     (0)

  进入三季度以来,渤海钻探录井二公司巴彦项目的生产持续升温,17 支录井队满负荷运行。该公司以优先保障一线员工为原则,发挥二线员工技术支撑作用,建立分区块的区域“包井”制度,全面负责管控所辖录井队的现场录井质量、安全井控、基层培训等工作。
  卢卫忠就是会“分身术”的管理人员之一。他于两年前在巴彦项目担任录井井队长,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协作”,卢卫忠积累了在该区域多项录井作业的经验。正是因为这些,他被安排担任8支录井队的包井人。
  卢卫忠管理的录井队虽在同一区块施工,但口井间距最大达几十公里,各录井队队长技术素质、施工经验各有差异,口井重点难点也不尽相同,管理难度不小。生产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两口井或多口井同时到关键环节需要技术支撑的情况,卢卫忠天天和数据、层位、岩性打交道,在吃透设计、完善方案的同时,他将“一井一策”刻在心里,需要什么随时可以调出来,资料就好像长在了他的脑袋里一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包井”制度执行中,管理人员要对一线录井员工手把手教授。有的录井队队长进步很快,从第一口井看着学,到第二口井跟着干,再到后来独立作战,教和学都付出了很多。针对部分员工在技术或安全等方面有短板、弱项的情况,他则采取“一对一”跟踪培训,并请专家到现场开展技术帮扶。
  除了包井人在一线录井队开展全面管理外,该公司还实施了针对设备使用及维修、安全及井控、班组建设等方面的专项提升。集团公司“金牌录井队长”曹志泉也实现了“分身有术”。
  来巴彦之初,曹志泉连续奔波五天,跑遍了十余支施工队伍,掌握了一线队伍的基本状况后,对比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理解设计中的不透、管理设备中的不精、巡回检查中的不细、基层建设中的不屑”等问题,设身处地将积累的经验、成熟的想法与录井队长们交流。“他能做到分身却不分神,有种力量在支撑着,看着他这么累却从没有一句抱怨,我们必须好好干。”谈及曹志泉,一名队长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