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抵制“校园贷”莫负青春债

作者:柴政  张莉    
2020-01-13     浏览(88)     (0)




  最近几年,关于“校园贷”案例的报道越来越多,不少大学生因“校园贷”问题步入深渊,走向迷途。“校园贷”,顾名思义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校园贷款业务,因利率过高,易产生无法偿还进而越陷越深的连锁反应,一旦陷入“校园贷”,再想脱身就难上加难,国家曾多次取缔打击“校园贷”现象,但却一直屡禁不止。“校园贷”,就是用自己的虚荣心,贷来一个负债累累的青春。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本是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提升素养的时候,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大量新鲜事物的涌现,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网购、游戏等诸多方面的诱惑,出于好奇心理进行诸多尝试,很容易造成自我的迷失。大学校园被称为“小社会”,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的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当家庭无力承担孩子的额外支出,急速膨胀的攀比欲会促使一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贷款平台,能快速借款的“校园贷”便进入他们的视野。从初期的享乐到后期的疲于还债,“校园贷”就这样把学生拖入深渊。
  “校园贷”现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其一,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有个别在校大学生的自制力又比较差,一旦急需用钱又无处获得的时候,就容易被“校园贷”吸引进行超前消费,而忽略了自己现有的经济能力。其二,正规的贷款手续比较繁琐,可能还会评估借贷人财务状况,不少学生都不能过审,而“校园贷”的手续相当便捷,只需提供手机号、身份证等一些简单的条件即可快速贷款,让些学生误以为这是解决自己燃眉之急的不二选择。其三,中国家庭大多采取传统的教育理念,借贷学生即使意识到自己步入“校园贷”的陷阱后,也不敢轻易地向家长诉说,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造成欠债雪球越滚越大,最终不堪重负,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面对当前“校园贷”混乱的状况。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必须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来遏制“校园贷”现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做到绝不姑息,对那些非法放贷的人起到震慑作用。目前,国家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禁止任何网贷机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很好解决了这个隐形的难题。另一方面,全国各个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上当受骗。可在专业课程之外,专门开设一门有关预防“校园贷”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借贷观。
  此外,作为学生自身,也应该摆正观念,做事讲究三思而后行。提高生活水平无可厚非,同时,更应该理性消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作为大学生,应谨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在自我的消费能力之内平衡好自己的生存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不让那些“校园贷”放贷人员有丝毫的可乘之机。
  笔者相信,在多方面举措的实施和大学生团体的共同抵制下,“校园贷”现象一定会消失。(学通社张莉 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