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题记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我看了一本特别的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本在2019年引发诸多讨论的书。在看的过程中总是在感叹塔拉成长经历的曲折,曲折到让人难以相信。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的童年,周围只有起重机的轰鸣声,不就医也不上学。塔拉是从小生活在没有自由意志、没有自己声音的家庭环境的小女孩,也是敢于冲破禁锢和枷锁的勇士。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致塔拉在逃离这样的家庭之后,即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她依然会在无数个夜里想起童年时期的经历,恐惧害怕,她甚至晚上梦游跑到街上大喊大叫。这也让我想到了去年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同样受原生家庭的巨大影响,但也同样敢于摒弃过往,重新开始,获得新生。
塔拉有着这样的成长背景,17岁前从没上过学,或许谁都没有想到塔拉会成为如此成功的人。但就像塔拉所说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人们总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却忽略了一样东西带给人的影响,那就是教育,塔拉就是通过教育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对于塔拉来说,那是教育给她的新世界,那是她生命的无限可能。
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遍重视教育。古代的科举制度,现代的高考。许多人都把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道路。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更多的机会,更平坦的人生历程,我想更多的还是知识的拓展,思维的开拓,深化的同理心。正如塔拉说的那样:“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这是教育带给人的作用,受益一生,改变一生,借着教育,带来人生更多的、无限丰富的可能。
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给塔拉带来的影响,塔拉整整十七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却依然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有逃离禁锢的决心,做一回全新的自己。十七岁之前没有上过一天学,却能到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学习,且获得博士学位。很多事情不在于你能不能做,而在于你敢不敢做。有很多事情是人自己不能选择的,比如家庭,比如成长环境。但也不必自怨自艾,有许多事情不必强制改变,只需尽力做好能做到的每一件事。就像塔拉,对于她来说,许多事情当然是她无力也无法改变的,可是有时候可以自己改变,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并不懈追求。
“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个人,或许那个化身,曾经有所归属。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挫折和过往都不算什么,只需等待一个时机,追寻新的起点,武装好自己,继续向前行,“发出最明亮的光来穿透那黑暗的不确定”,跟随时间继续成长,总会拨开云雾见月明。
(作者系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2018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