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保山学院 - 《保山学院报》

忽而一夏

作者:姜雪珍  2016级汉语言文学1班    
2020-07-31     浏览(125)     (0)

文章描述了作者第一次来到保山城市,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并成为他心中第二个故乡的独家记忆。作者怀念着城市中的绿色植被和夏天的美好时光。


2018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班 程 蝶 摄

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是赶在夏季的尾巴———八月。当时客运站上方久经风化的“保山”二字,便是我初到异乡,第一个欢迎我的东道主。那时虽已是秋季,可整座城市仍浸在盛夏的余热里,汽车驶过昏昏欲睡的柏油路,带起一阵微风,随即引得路两边不知名的绿植沙沙作响,尔后又恢复平静。2016年与这座城市初识,一切就像拧开时间过长的汽水,没有了刚开启时滋滋作响的沸腾感,而瓶底仍残存着一些气泡在咕咕冒气,慵懒而冗长。

树木每葱郁一次,就留下一个夏天。

现在细细回想,我是记得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这座城市的夏天。2017年,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匝匝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了硬币大小的光斑,让人欣喜又惬意。在微风不燥的那年夏天,我如愿找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兼职,那时候下午19:00的保山,已经尽数褪去了中午难耐的炙热,天空中粉里透紫的云彩让更多的行人为它驻足,抬头包揽夏日独家份的美好。我就是每天在这五彩绚目的傍晚里,坐上了学姐电动车的后座,携裹着夕阳余晖的两人,在夏日晚霞里晃晃悠悠地,一同穿过胡同,穿过保山的大街和小巷。

傍晚的风儿从远处赶来,细细掠过人们的脸颊后又赶往更远的远方。大多起风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微闭双眼,感受那种温润又柔软的触觉,穿透身体的每一个毛孔,然后有如魔力一般地将一天的疲惫或是不愉快尽数消散。日子被风一点一点地吹走,转眼初夏已经迈入了盛夏。气温的调控键被调高了好几档,雨后的万物都在努力汲取养分,肆意地生长。干净的街道上方,被两旁的纵横交错的绿叶有序整洁地罩住,枝丫缠绕进而形成了触目惊心的绿,新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那些由圆状绿叶连成的大片大片的绿,正午为行人遮挡炎炎烈日的同时,更像是这个城市的呼吸器,使整座城市为之鲜活起来,使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常伴。那一刻我竟有种真实的错觉:我们误闯了动画片的夏天。我打心眼里觉得,保山的夏天,是从宫崎骏的动画里抽出来的一个片段。我甚至无比认真地和朋友打趣:“宫崎骏老人家怕是年轻时来过保山,而且就在夏季!”的确,所有属于这个城市的夏天,那些郁郁葱葱的绿,迎面拂来的微风,耳边肆意飘动的发丝,还有街头巷尾有关糖渣的吆喝声,一切都美好得些许不真实。

起风了,汽车的鸣笛将我的思绪扯断。我无比庆幸着,三年前夏天那个不经意间的抬头,让我有机会真实地感受到宫崎骏的夏天,浪漫的,纯净的夏天。随后难免感慨,为生活的琐碎而忙于劳碌奔波的我们,还是别忘了多抬头,因为除了看见天上的月亮,还会有一些看似寻常却不可多得的惊喜在等待着你。

突然想起德里克·沃尔科特的一段话:夏天属于散文和柠檬,属于裸露和慵懒,属于关于回忆的想象的永恒闲置,属于稀见得长笛和赤裸的双足,还有八月的卧室,卧室中皎洁的床单和周日的盐。可今后每当有人提及夏天,保山城中轴线保岫路便自动浮入我的脑海,并无限循环播放。我知道,保山,这个我生活了四年的城市,早已成为我心中的第二个故乡,成为了有关夏天的独家记忆,柔软而绵长。

许多三三两两的日子被阳光催熟。当我再次抬头看着湛蓝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天空发怔,感受着校园里的水泥路冒出的阵阵热气,以及路过的车子不时按压的鸣笛声。在夏天中懵懂开启的,我的大学四年,便也在夏天的习习热浪中,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直至今日,我依然不知道夏日街道两旁,翠得发绿的植被叫什么名字。但是那一道道与大街小巷接壤的绿,那每个四季间周而复始的交替,那浑然天成的蔽日伞,都早已成为我对这座城市最亲切而温暖的记忆。哪怕以后的人生中多少会经历挫折,可记忆中的这抹绿会如宫崎骏笔下的动画,温柔将我治愈,赐予我某种神秘的力量与勇气,使我在人生路上走得远些,更远些……

我并没有感到夏天过去,直到我身边的人们开始怀念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