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飞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致敬白衣战士,学习抗疫楷模”为主题组织了一场抗疫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同时利用腾讯课堂平台在网上进行实况直播。活动有幸邀请到德阳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广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邓琳医师前来做报告,为我校师生分享她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战斗经历,共同学习白衣天使们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无畏的使命担当。
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刘英出席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世良以及教师代表在现场听取报告,其他教职工和二级学院学生代表一起在网上听取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冷伟主持。
邓琳
德阳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广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广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德阳市医学重点专科。一个主要收治各种疑难、危重患者的科室。邓琳的主要工作就是率领重症医学科团队,在这个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为患者筑起一道守护生命的高墙。
作为科主任的她率领团队先后开展了德阳地区首例“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和广汉地区首例“采用枸橼酸抗凝”等新技术、新项目,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成功的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时期,她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主动请缨,递交“请战书”,申请驰援湖北。
报告会上,邓琳以“战新冠两汉情深,渡劫难显中国优势为题”为大家做报告。她从此次抗疫背景、医务人员集体请战、方舱医院建设意义、重症病患的感染防控、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战胜疫情的胜利归来、疫情防控中外对比等七个方面,为我校师生们详细介绍了自武汉疫情爆发后,她和同事们积极请战,主动报名参加抗疫队伍支援武汉,最终胜利归来的亲身经历。
在武汉方舱医院长达 37 天抗疫过程中,邓琳和她的同事们不仅对新冠患者进行人性化救治,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她说抗疫取得胜利的关键,是方舱医院的快速搭建并投入使用。在中外对比的案例中,中国战疫防疫工作的全面及时,既科学严格又温暖人心,让师生们充分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
“我虽然去了武汉,可是没有看过樱花,也没吃过热干面,一直奋斗在方舱医院,直至告别。”邓琳说道。逆行者们全心全意,救患者于水深火热之中,令人敬佩。援鄂期间的抗疫故事,感人肺腑,深入人心。
她说驰援武汉毫不犹豫,这是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体现,更是责任和使命担当的本能,如果还有需要她的地方,她依然会奋斗在最前线。
刘英对邓琳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她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抗疫楷模请进思想政治课堂,用身边感人事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希望全院上下掀起向抗疫楷模学习的热潮,传承抗疫楷模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学英雄见行动,鼓励大家把对抗疫楷模的敬意转化为学习动力,用自己所学专业来报效祖国。
“感谢你为我们拼过命!”冷伟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我们为有这样一位“无私奉献,为大家拼过命的人”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向所有为此次抗疫取得胜利而勇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表达中飞院人最诚挚的敬意。呼吁同学们以抗疫楷模为榜样,自觉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
报告结束后,学院师生们发出阵阵感慨,热议报告内容。其中一位来自武汉的吴昱宽同学,在线发言表达了感想,他说:武汉的疫情经历让他成长,白衣天使们的勇敢事迹让他感恩,中国援鄂医疗队的大无畏精神让他敬佩,他立志成为一名勇敢担当的民航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丽娜老师:我最深的感受是,从前线冒着生死危险回来的白衣战士,并没有谈太多自己的辛苦付出,而是全面地谈工作,谈同事,谈团队,谈病人,谈祖国。印象深刻的是谈到“中国是个不可与之开战的国家”,这个国家是由一个又一个坚守岗位,不畏艰难,团结向上的劳动者共同撑起的。致敬英雄!致敬平凡!
周晓敏老师:医生的职业精神在疫情这样的关键时期我才真正能够体会。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安全感。有了国家严密的防控措施和人民的众志成城,我们才会在全球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之下在中国安然地生活。这样的时期,在疫情之下更得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飞行学生赵旌源说:白衣战士不计个人得失的故事令人感动,抗疫英雄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敬佩,我们要好好学习他们身上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把飞行技术学扎实,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而不懈努力,为祖国的民航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空管学生胡旭晓说:疫情突发,白衣战士奔赴在抗疫前线,很愧疚,我们却呆在家里不添乱就是给国家帮忙了。感谢和平年代的守护与担当,我们青年一代没有理由不强大。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可靠接班人,待我们羽翼丰满,让我们来保卫祖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