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 - 《安徽建筑大学报》
写 在 毕 业 季
毕业悄然而至,突然意识到四年悠悠岁月,结束的如此猝不及防。回想四年不想谈及学业,也不谈身边人,我只想说说我自己这一路的一些心得体会。四年时间如一把雕刻的刀,把自己从懵懂女孩,雕琢到足以有能力转身入江湖。
要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一年前欢送大四学长学姐的时候,依稀记得有一个学姐告诉我,以后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我一直在想我喜欢做什么。我喜欢坐在电脑前码字,字字斟酌,然后一遍遍尝试去排版;还是拿着相机去拍自己心里的美景;亦或是看着从设施图到建筑的图学习各个建模软件,冥思苦想如何降本增效做个造价人。诚然我心里都不曾清楚。
步入大三,毫无悬念的我选择继续考研,这好像是从大一到大三我都无比坚信的一件事,问为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在此之前也没想过。备考的日子里,从专业选择到择校的无所适从,让我开始一次次询问自己,你想做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以前的自己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的下一步在哪,现在却一次次像是灵魂拷问一样不断问自己。时间不等人,就这样迷迷茫茫了一年,我的心之所向在哪里呢。最后落榜其实没什么遗憾,离开备考紧张的环境我开始有了自己内心的节奏,知道我想要的征途大海在哪里。如果说做喜欢的事,也许日后会后悔。那如果不做,我想我会一辈子无法释怀。
心之所向,就像是内心的一种欲望。你有多向往,欲望就有多大。彼时的你才会真的用尽全力为了达成目标。人生本就苦短,还掺杂着诸多意外,如果自己都不愿意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倾尽全力,那还有什么可以奢望的。“积极健康但不上进”这样的评论,在看到的那一刻直击我的心房。没有心之所向,自然没有上进一说,所以要努力做一个“积极健康且上进”的人。
消除固有刻板印象去看任何人学校新媒体中心每年新生开学到来之际都会招新,以此来注入新的血液,为了一届一届更好的连续发展。在负责招新的那年,我格外注重招新的整体过程和招新的质量,想着宁缺毋滥。在招新的过程中,我有在面试席位待过,想听听他们的想法,也在等候室待过想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在面试的过程中,有一个女孩进场的时候右边的耳机一直挂在耳朵上,虽然聊的很好,但是询问大家是否留下这个女孩的时候,大家都摇摇头,觉得她态度不好,挂个耳机就来了。后来因为开辟新的专栏,有人提到说她合适,但是赞成的声音依然不高。最后思量了一下,不如试试。
后来我很感谢自己当初没有拒绝,而是愿意让她试试。她很努力地去做自己的事情,有很多创新可行的想法,对别人也是友好且尊重,会积极配合其他小伙伴完成任务。我想也许戴耳机之举,在很多人的固有意识里面不尊重别人,会让人产生厌恶感,会潜意识觉得这个人不好相处,以自我为中心。但也许这只是一个无心之举,我们不能总是条条框框的去要求别人,因为一次没做好,而全盘否定一个人,这实在是不明智之举。从那以后我开始选择去多方面看一个事物,也不在即刻下死定论,过早地评判自己的好恶。总是用自己的刻板印象去想象身边人,那和公交车上老人破口大骂自己面前的青年没给让座有什么区别,也许这个青年自己也需要这个座位。有时候给别人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黑白之间是灰色提到灰色地带,总会让人往不好的方向去想。曾经非黑即白的我很引以为豪,认为自己是濯清涟而不妖的一股清流,见不得黑色的同时更见不得大家说的灰色。四年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一件件都像是在教育我,你的灰色可能是别人眼里的白色或者黑色,你并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又怎么在这里理直气壮的愤愤不平,退一步即使清楚原委,那你又怎么知道这个事情的其他千丝万缕呢。
接受黑白之间的灰色,让自己通透的同时,也能让身边的人舒服。接受灰色,也是跟自己的一种和解。其实这世上又有什么事情真正的可以用黑白来分呢。当然此处的接受灰色并不是说向恶势力、金钱等屈服,去违背伦理道德,做违法乱纪之事。除了真正的大是大非,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那杆秤,不要总活在那套过于绝对的黑白观里,我们需要活得包容一些,敞亮一点,大气一些。
离别的钟声即将敲响,我的校园生活也将告一段落,不知道大家口中的“江湖”到底如何,那就让我凭这一腔孤勇来会一会这“江湖”。愿此行皆坦途,所求皆如愿。(16工程造价2班 程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