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忙碌又紧张的现代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在医院,治病救人的节奏却从未被打乱,一切依然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
誓守“净”土,爱不暂停
尽管疫情严峻,但血透中心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每周“雷打不动”要报到的地方。血透患者免疫力较低、属高风险人群,为确保医患零感染,血透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五位一体”防控策略。包括降低人员密集度、实施错峰就诊、防控关口前移等;同时,为避免输入性感染源,组建CRRT储备小组,进行全院床旁CRRT治疗。
不让疫情成为肿瘤患者的梦魇
急性白血病等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进展迅速,不能因为疫情而停滞。血液科特辟了配有清洁保护罩的单人病房,给外地来沪患者提供及时治疗的机会。同时,科室积极调动分布在全国的上海瑞金血液医联体各个成员单位,让外地患者能够在居住当地及时接受治疗。此外,肿瘤科、放疗科在疫情中也一直与肿瘤患者并肩战斗,大年初四就恢复了正常诊疗,同时开展各类网上咨询、科普工作,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内镜治疗全面开展
疫情发生以来,消化内镜中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各种急诊内镜手术,并于2月24日起逐步恢复门诊常规内镜操作。一个月来,消化科共完成内镜操作九百余例,在麻醉科的支持下开展了各类繁多复杂的内镜治疗术,使消化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关“心”无小事
自2月起,心内科就恢复开展心律失常常规介入手术,另开展了多台复杂手术。疫情爆发以后,心内科联合医务处和急诊科制定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疑似新冠患者诊治流程,被多家医院借鉴和推广。心脏外科在疫情中也成功救治了近猿园例主动脉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急危重症患者。
应收尽收,该手术的必须手术
对于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患者如有手术机会,各外科科室在严格防控、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快安排手术或治疗,应收尽收。猿月份以来,手术量逐步提升,目前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包括各类复杂手术均正常开展。此外,口腔科、五官科、眼科等感染风险较高的科室也已全面恢复正常运行。
生孩子这件事,没有暂停键
疫情期间,妇产科的门急诊量、住院手术量等均保持稳定,其中难度较高的三、四级手术占比远园豫以上。作为危重孕产妇中心,科室及时制定新冠疫情期间疑似及确诊病例的救治流程,疫情期间产科分娩近百人次,其中有高危因素和合并症的重点及高危孕产妇比例高达86%。
非常时期,来的都是重症
疫情期间,儿科病人虽明显减少,但有不少疑难及危重病例。由于儿童属于免疫力较弱人群,尤其是患病儿童更是高危群体,儿科医护人员严格做好病房管控工作,耐心教会每一位住院患儿及其家属正确的洗手、消毒方法,每日发放口罩,确保儿科病房零感染。
守好“疫线”,干好“一线”
呼吸科和感染科在做好新冠病毒诊治工作的同时,也已稳步恢复各项常规诊疗和多学科会诊工作。肺功能和气管镜作为疫情期间暴露风险极高的检查项目,严格做好病人筛查和相应级别的防护工作,确保零感染。此外,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都已恢复正常治疗节奏,而在疫情期间,他们也通过网络的方式,向患者们传递疫情下的疾病管理知识,始终与患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