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7日,从武汉战役一线传来好消息,两项为保护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降低感染风险的发明专利已递交申请。据专利申请团队负责人、上海市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成员、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庆云主任介绍,这两项专利分别为“气溶胶传播范围与轨迹的可视化系统”和“可局部照明并有效避免飞沫传播的咽拭子”。
据李庆云介绍,目前,大部分呼吸道传染疾病都是以飞沫和长时间、高浓度的气溶胶为主要传播方式。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在高流量吸氧或进行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溶胶,较难明确其有效传播范围和滞空时间,也缺乏简便易行的科学评估手段,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很难进行最有针对性的防护,存在感染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可视化系统。该设计基于有完整呼吸道的模拟人系统,通过控制模拟人体呼吸时产生规定流速的气溶胶来模拟患者呼吸时产生的气溶胶,然后将常用的呼吸支持系统与模拟人连接,通过激光成像系统使其所产生的气溶胶可视化,以便于定量分析气溶胶的传播轨迹、传播范围和滞空时间。李庆云表示院“该系统将对今后研究气溶胶的传播轨迹、传播范围及滞空时间提供形象的、可测量的依据,同时也可对未来呼吸治疗设备的人机界面设计、评估及优化奠定基础”。
同时递交申请的,还有一种有效避免飞沫传播、且可局部照明的咽拭子。上海市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我院副院长陈尔真对开展专利研究工作给与了大力支持,他说院“当我们在碰到新冠疫情这一全新的病种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主动积极思考,并且努力改善,不但是完善诊断救治的方案,也期望对相关仪器设备做出全新的设计,我们期待这两项专利能够尽快转化,为抗击疫情,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疾病的本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