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笃志弘毅 止于至善 用坚韧和卓越铸魂松山
作者:松山之声
本文讲述了松山学院走过44年奋斗历程,一直坚持艰苦创业、力争上游的精神,新时代的松山人应秉持“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全校师生员工要保持坚定执着的干劲,革故鼎新的锐气,勇于作为,为学校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走过了44年奋斗历程的松山学院孕育于国企,始终坚持艰苦创业、力争上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一路走来,松山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精神,这是一股不服输、力争上游的拼劲。正是因为这股子敢于斗争、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才铸就了今天的松山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不可能一直走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舒服终老。今天,新一代松山人正走在改革再出发、二次创业的新征途上,面对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松山人应该秉持“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新长征路上奋发有为,矢志不渝,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高职院校而继续拼搏。这是新时代松山人的新使命。
笃志前行,围绕“两个大局”谋划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论语》有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志,就是要坚定志向,立志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松山人的力量,要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把自身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强盛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所有工作的落脚点要着眼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更是我们办学治校永恒的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近代170多年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十月革命一百年来、一战结束一百年来、五四运动一百年来,世界政治格局、经济布局、军事棋局、科技进步等领域发生的全球历史性革命性变化。“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相互激荡,注定了当今的时代不会风平浪静、岁月静好,必然包含各种风险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可以看出来西方媒体是如何肆意抹黑、污蔑我们,这些都表明了我们面对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交叉叠加,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全校党员干部要善谋善思,胸怀大局,这样才不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而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才不会陷入多如牛毛的细节中,而是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不会因一时一处的成败得失自乱方寸,而是能够冷静研判趋势、顺应趋势,把准方向、保持定力。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坚守“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政治定力,永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决心,激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锐气,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统筹研究部署,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勠力同心,持续锻造抵御各种风险的“定海神针”,全力推进学校事业改革发展。
弘毅果敢,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历史新阶段,全国上下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科教兴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广东省也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韶关市实施主动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发展战略,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商贸物流业、医药健康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高职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战略机遇期,党和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这为我们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强校三年行动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等,为学校跨越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用足用好政策,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为此,学校党委提出了“1+1+5”战略部署,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党建工程、创新强校工程、体制机制改革工程、强师工程和迁建工程”等五大工程,推动学校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行百里者半九十,学校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区域内同类高职院校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抢占优质资源、优势地位的竞争态势,给学校办学带来严峻挑战。职业教育的发展犹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正如习总书记所讲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现在这张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的试卷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定不能辜负时代重托和全体师生的期望。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前,学校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标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我们的压力还很大、差距还不小、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我们的教学场地资源、师生用房、教师职称建设、校园环境改善和队伍建设等都存在诸多不足;学校在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才刚刚启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活力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工作的落实还有待加强。要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高职院校,亟需全体师生员工秉持坚定执着的干劲,坚韧果敢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敢于斗争的浩然正气,投入到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大业当中。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破除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思想障碍,教育、鼓励党员干部勇于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二要破除不顾大局、患得患失的利己心态,积极提升党员干部的心胸境界,鼓励大家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作出新贡献,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为师生造福。三要破除拈轻怕重、缩手缩脚的畏难心态。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高斗争本领。
止于至善 ,矢志学校改革发展的壮丽事业奋斗不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职教育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目前掀起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对于大学而言,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高水平的大学,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这是我们办学治校的根本所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是自我到无我的一种升华。正如习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呼唤我们对于卓越的追求,松山人就是要始终坚持把追求卓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任何时候都要不懈怠、不满足、不停歇,始终追求一流。因此,我们要在全校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精雕细琢的职业品质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校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的追求卓越,创造卓越;广大青年学生更是要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导向,不断打磨自我,完善自我,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内涵作为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止于至善、追求卓越的人生旅途上不断创造辉煌。
“笃志弘毅,止于至善”。正是我们这一代松山人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行动宣言,假以时日,她必将融入全体松山人的血液,催促着我们奋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