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5日~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癌症防治工作的决策部,推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氛围,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旨在倡导政府、社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切实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平均发病年龄48.3岁!有一种癌症,吃货最要当心!
4月15日至21日正值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数据显示,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这种癌症,绝大多数发现就是中晚期。这其中,有一种可怕的癌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这种癌症已位居上海新发癌症排名的第二位。这就是大肠癌!
中青年人离大肠癌并不远。大肠癌属于下消化道肿瘤,一定程度上讲,与吃得过好有关,因此也被认为是种“富贵癌”。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中国肠癌年轻化趋势特别明显。美国人肠癌平均发病年龄是68岁,但是中国人居然是48.3岁,年轻了20岁,很多都是30~40岁的青、中年人。
爱吃肉、口味重最易遭遇大肠癌大肠癌与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其危险因素有:第一,无肉不欢,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导致大肠癌病发,而富含蔬菜水果和粗粮的饮食能够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第二,口味重,偏爱麻、辣、酸、或、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加上习惯吃宵夜,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患肠癌的风险第三,爱吃腌制食品也容易引发大肠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腌制的食品,所以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第四,一坐就一天,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第五,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第六,喝酒、抽烟,这两个都不用说了,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们的身影。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会增加我们罹患大肠癌的风险第一是年龄虽然年轻人也可能患大肠癌,但是50岁以后患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增加,65-74岁是大肠癌的高发年龄段。第二,是有大肠癌的家族病史:如果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大肠癌,则患有大肠癌的风险较高。第三,炎症性肠病的个人病史: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都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第四,遗传性综合征:约5%20%的大肠癌患者有明确的可遗传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癌症的发生。在与结直肠相关的遗传性综合症中,最常见的是家族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
预防大肠癌,建议“检查+饮食+运动三管齐下。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易发生癌变。除注意观察症状外,临床上,我们主要借助以下检查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一是肛门指检、大便潜血检查;二是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三是肠镜检查。饮食方面,第一要适可而止,避免吃得过多营养过剩。第二告别“三高一低”,回归传统。“三高一低”指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品,要少吃。第三,守住“鲜野、淡、杂4字诀。鲜指多吃新鲜食品:野指吃天然蔬果“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最后,要保证一定强度和时间的规律运动,但不必过度。避免肥胖尤其腹部腰部肥胖。(郑贞)
关爱肠道健康,每个人都要读一读
4月15日至21日是第三十二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最新出炉的上海新发癌症排行榜上,再次发出了红色警报:上海是国内大肠癌的高发地区,在医疗机构收治的初诊肠癌中,大约有15%-25%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
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呢?很多患者,尤其是直肠癌患者,在出现肛门出血的症状时,都会简单的把便血原因归咎于痔疮出血,从而耽误了就诊与治疗的时机。出现便血、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短期内无法自行缓解时,需要及时就诊,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消瘦与贫血时均需警惕消化道肿瘤的存在。
大肠癌的发生,一般都存在一个由良性息肉逐步生长渐进为癌变的过程最为有效、最为准确的肠息肉与肠癌的检查手段是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其它任何手段不能够代替的。每3-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完全可以发现肠道息肉,并进行内镜下治疗,从而彻底预防,阻断肠癌的发生。还有一种遗传性大肠癌叫做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抑癌基因APC基因突变导致的。患者的子代病率为50%,在未成年时大肠内就会出现成百上千枚息肉,如果不进行相关干预45岁前必然恶变。当家庭内多名直系亲属出现肿瘤时,需要警惕遗传性肠癌的可能性,及早进行医学检查。或接受遗传咨询与检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有独立的肠镜中心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肿瘤评估分期,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由权威结直肠肿瘤内外科医生肝胆外科、医学影像科麻醉与重症医学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的核心骨干组成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可以为高龄高危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麻醉与术后监护,为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放化疗,为已经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的患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并实施联合切除手术。
与传统的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往复各个科室的就诊模式来比较,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比单一科室的模块化治疗更为精准,有效提高了肿瘤治愈率。我们把这种模式与经验称之为“结直肠肿瘤诊治的全流程管理”模式。通过实施这样的闭环式治疗模式,患者可以在我们的外科综合病房内完成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肠癌的全部治疗内容,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规范、精准的科学治疗,也极大的缩减了患者的就医流程。
讲到肠癌的腹腔镜手术,有些人会联想到微创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肿瘤。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与传统的大切口开腹手术相比,肿瘤切除的范围和步骤都是一致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在腹壁打孔借助腹腔镜手术器械来实施的。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设备的革新和突破,腹腔镜手术设备不断推除出新,陆续引入了3D以及4K腹腔镜系统,以及可以在手术中显示淋巴结的荧光腹腔镜,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出血更少手术后疼痛更轻,能够早期恢复活动下床进食。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时下公认的标准的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方式。(丁文俊)
放疗与宫颈癌的“亲密”关系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它起源于1895年放射性0+元素镭的发现。而宫颈癌是非常适合进行放疗的一种恶性肿瘤,放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宫颈癌位于女性宫颈之中,而宫颈本就是人体一个天然的腔道组织,放疗的内照射(又称“后装”)仪器可以很方便地置入此自然腔道,从而贴近肿瘤表面,近距离地实现对肿瘤组织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同时,高剂量的射线大部分局限在宫颈腔中,不会造成周围其他脏器组织的严重损伤对于已发生转移的病灶,也可以辅以外照射针对发生癌症淋巴结转移处进行放疗。
放疗适用于宫颈痛治疗的什么阶段?多个宫颈癌的国际治疗指南均指出,放疗(包括内照射与外照射可应用于宫颈癌病程的各期,包括II1V期。而外科手术治疗仅限于宫颈癌早期(即1~IA期)除了对处于宫颈癌早期并有保留生育能力愿望的患者不宜采用放疗。
放疗与手术各有千秋。从治疗效果来看,对于早期宫颈癌,放疗的疗效等同于手术,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效果甚至要优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年轻的有保留生育能力愿望的宫颈癌患者对于已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也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行淋巴结清扫术,以便配合下一步放疗放疗过程中,患者要坚持每天阴道冲洗,把分泌物、肿瘤坏死组织清洗掉,避免产生阴道炎或宫颈炎,这有利于消灭肿瘤。在饮食方面,首先,不能吃过多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其次也不宜多吃大荤食物,这对病情康复并不利建议以清淡饮食为主,以容易消化并保证营养为原则。比如清蒸鱼(用材一定要新鲜)肉糜炖蛋菜粥等都是比较理想的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
只要遵从医嘱宫颈癌的治愈率在恶性肿瘤中是较高的。当然,对于癌症来说,无论有多少先进的或特效的治疗方式,最佳防治手段还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还可以加一条:早注射疫苗。(蒋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