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徐州矿工报 - 徐州矿工报

清清楚楚看肺病 支气管镜显神通

2020-07-02     浏览(90)     (0)

一位九旬老人连日来咳嗽不止,原来是一颗豌豆跑到了气管里。医生花了很大的功夫,使用支气管镜才将这颗豌豆取出来。另一位 32 岁的男子,长期隐约的胸痛让他非常苦闷。多次检查后终于确认,他的肺部有一个花生米大的肿块。再次使用支气管镜,将肿块顺利切除。

取异物、诊断肺部疾病、切除肺部肿瘤,支气管镜在呼吸科有着广泛的运用。徐矿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杜永亮和他的团队,在利用支气管镜治疗肺部疾病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九旬老太咳嗽不止,原因竟是一颗豌豆

刘老太来呼吸科就诊的时候,不停的咳嗽,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憋喘、胸闷。经过检查发现老人的右下支气管上有一个直径一厘米左右的模糊影像。杜永亮初步判断,这个异物应该是老人连日来咳嗽和胸闷的主要原因。

据老人及家人回忆,在吃过一次豌豆饭以后才开始咳嗽的。难道这个停留在支气管内的异物是豌豆?杜永亮决定用支气管镜看一看。

支气管镜检查类似于一次无创的小型手术。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肺部功能退化,如何做到检查过程中万无一失,杜永亮和同事孟浩提前做了多次演练。“支气管镜下去以后,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这颗豌豆,但取出来并不简单。因为豌豆是煮熟的,轻轻地一碰就容易破损,我们试了几次都没把它取出来”,孟浩回忆说。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立即调整方案,根据提前准备好的预案,在支气管镜的镜头上使用了一个极小的类似于“网兜”的器械,终于顺利取出了这颗“顽固”的熟豌豆。手术结束后,老人胸闷憋喘的情形立即消失,咳嗽也停止了。

近几年,杜永亮和孟浩做了很多例气管内取异物的手术。豌豆、蚕豆、花生米、麻虾,甚至假牙,从气管内取出的异物五花八门。杜永亮提示说,异物卡在气管内,如果处置不当或者不及时,有时候是很危险的。当异物卡在气管内,应该第一时间尝试利用“海姆立克”等胸部冲击法将异物排出,如果不见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男子胸部疼痛,被查出花生米大的瘤子

32 岁的宋先生经常感觉到胸部疼痛,“这种疼痛不是剧烈的疼痛,是丝丝拉拉的疼”。

在当地医院,宋先生做了多次检查,X 片、CT 都没有发现明显异样。后来,宋先生又做了增强 CT 检查,这次检查发现左侧支气管外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肿块。这个肿块到底是什么性质?接下来该如何处理?

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宋先生来到徐矿总医院呼吸科,找到了杜永亮。“肺部疾病尤其是疑难问题的诊疗可以通过支气管镜进行。尤其是超声支气管镜的使用,不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支气管内部的病变,而且对支气管外的病变也一目了然”,杜永亮说,“治疗宋先生肺部疾病,就是通过超声支气管镜完成的。”

在血管林立的肺部,用超声支气管镜完成检查和穿刺,是一件非常考验医生技术的工作。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累及血管,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杜永亮尽管具有多年支气管镜的操作经验,但每一次使用都认真细致,努力实现精准操作。超声支气管镜,清清楚楚看肺病“科室开展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半年多来,已惠及超过60位患者。”杜永亮和他的团队在利用支气管镜治疗肺部疾病领域不断进步,尤其是超声支气管镜的娴熟运用,在区域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杜永亮介绍说,支气管镜作为肺部疾病诊疗的利器,为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和路径。从最初的显微镜式的支气管镜,到后来的电子支气管镜,再到现在的超声支气管镜,每一次技术进步,都让医生的视野更清晰,操作的选择更多元,诊疗效果更佳。

尤其是超声支气管镜,是肺部及纵隔肿物诊断分期以及治疗的前沿方法。超声支气管镜,在常规的支气管镜下加一个超声探头,把超声和支气管镜结合起来,对气管本身的病变、肺部的占位以及纵隔内的占位、病变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可以进行穿刺活检,在直视超声引导下,在病变位置用穿刺针直接穿刺到淋巴结范围里,从而明确肺部病灶性质。这对于肺部肿瘤与纵隔肿瘤的分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总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