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是某公司一名外协件接收员,因工作需要整天与企业外协件配送业务人员打交道。涛是外协件配送员,在业务接洽中一来二去便认识了波。
涛从老家给波带了一些山货,一开始被波婉言谢绝。随着业务上的频繁接触,当涛再次给波带来山货时,波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推辞,在简短的客套后半推半就接受了,两人“关系”也更进了一步。之后,但凡逢年过节,涛总会给波带一些东西,波也已习以为常一笑收之,平日里两人也会以“兄弟”相称。
人情的升级带来业务上的“便利”,涛配送的外协件存在的小瑕疵小毛病慢慢变得多了起来,波也在一次次习惯性“礼尚往来”中,失去了以前的标准和尺度,接收的成品里各种残次品鱼目混珠。再再后来,波和涛双双进入执法者的视野。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司法部门在搜查某贪官家里时,找出大批的好烟好酒,大量的名表、电器,大堆的首饰和上百件没有拆封的高档服装,当事人往往会惊叹的告诉执法者,他也说不清这些东西具体是谁送的。只要有人送,他们就一律“笑纳”。与其说他是贪,还不如说是一种自我腐蚀的“坏习惯”,冰冻千尺,非一日之寒。
这种习以为常的“坏习惯”,正是潜伏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如:小孩想上重点学校要送礼,员工工作想“进步”要送礼,公务员想要升官发财更要送礼,甚至有报道称老人在去世后火化,也要送礼“托关系”争取个好的“位置”。它就像精神麻醉剂一样毒害着社会的风气。
从“婉言谢绝”到“半推半就”再到“习以为常”,波和涛让业务腐败成为一种“习惯”。让有关 键业务处置 权 的 业 务员一步 步走向腐败 深 渊 的 灰暗历程,“不收不送,工作不好开展”这样的字眼更刺痛和警醒着我们:莫让“习惯”绑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