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随着车架总成铆接产能由原540辆/日提升至580辆/日,牵引车鞍座孔加工逐渐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单日生产缺口约为60辆份。生产计划就是命令。关键时刻,车架厂主动求变,通过牵引车
鞍座孔工序前移,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全面超越生产峰值。
原先牵引车鞍座孔加工时,需先由天车将组装完成的车架吊运至钻孔区域,由三台S8A数控钻及一台摇臂钻完成孔加工,
最后再吊离至车架缓存区,整个过程用时约10分钟,天车吊运次数平均928次/日,不仅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而且摇臂钻钻模板定位精度较差,钻孔毛刺及铁屑不易清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前期对11000多辆份牵引车型车架总成宽度进行测量跟踪,综合分析每种车型车架总成宽度趋势,车架厂对角板孔位进行调整以满足整车装配尺寸需求,最终确定了取消钻孔工序,采取瓦楞板鞍座孔工序前移生产的工艺方案,实现了车架总成装配完成后直接进行电泳作业。
此次工艺优化使生产效率提高4倍,既
保证了大干需求,又彻底消除了毛刺及铁屑,使车架总成鞍座孔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8.7%,避免了后道工序质量问题。天车吊运工作量减少50%,降低了空钻开动率与维护保养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精简人员4名,全年节约加工费用40万元以上,节约人工成本17.8万以上。
另外,车架厂通过综合分析,目前已梳理出其他5种型号车架总成可采取鞍座孔加工工序前移工艺,为后续产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车架厂张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