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全球近视和高度近视的快速增长趋势,威胁着青少年的视觉健康及生活质量。我国已经成为近视人数居世界第一的近视大国,因此,必须及早进行干预,有效减少高度近视所带来的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甚至视力丧失。
一人的屈光发育:
从出生至3岁是人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快的时期,初生的婴儿中,大部分为+1.50 ~ +2.00 D的低度远视,伴随着成长,角膜曲率逐渐平坦,眼轴逐渐延长,至学龄期逐步完成正视化的过程。因此,0~3岁,是视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0~ 12岁则为敏感期,对敏感期的儿童进行科学的屈光检查,并及早、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定期随访,将有助于减少屈光不正未矫正及近视增长过快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降低高度近视致盲的风险。
二、近视的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用眼的时间问题、距离问题还有光线问题。
2.遗传因素:家长近视,小孩近视的比例就会高,这就是遗传因素,特别是高度近视,遗传性更大。据统计父母均近视的孩子近视的发生率比父母一方近视或父母均不近视的孩子近视的发生率高6.4倍。
三、屈光不正:
包含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根据年龄和屈光度不同,矫正的原则相应发生变化。
四、孩子如果有近视了,一定要现,每天应坚持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即使阴天下雨天也应该坚持户外活动,间断活动和连续活动2小时抑制近视效果是一样的。
5、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近距离看电脑、看电视、看书或做作业20分钟后,远眺(蓝天白云)10分钟,让眼睛负责调焦的肌肉充分放松不会过于疲劳。弹琴会导致近视快速加深,近视的孩子尽量不要选择弹琴,若实在不能放弃,可考虑背谱练习。
6、在学习时要防止以下不良习惯,做到五不:不在光线暗处看书、不在太阳光直射下看书、不躺着看书、不在晃动的车上看书、不在走路时看书。
7、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应保持10小时以上睡眠,初中生每天应保持9小时以上睡眠。
8、均衡的饮食摄入:多吃含胶原蛋白和叶黄素的食物,如猪皮猪蹄、西兰花和胡萝卜(胡萝卜是脂溶性.的,一定得过油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动物肝脏等。不要摄入太多甜食,特别是空腹时不要吃甜食。少吃零食,避免偏食。
9、青少年得了近视眼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学龄儿童的视力- -般在0.8~ 1.0都属正常范围,另外需要再检查还有无其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