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京理工学院 - 《燕京理工学院报》

·以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向15周年校庆献礼·
工学院“制药环材教学科研团队”
获评“廊坊市最受关注科技工作者”称号

作者:□ 发规处 校办 李家曾    
2020-06-30     浏览(86)     (0)

日前,由廊坊市委宣部和廊坊市科协主办的 2020 年廊坊市“廊坊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受到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市区科协、文明办的广泛支持和响应,工学院“制药环材教学科研团队”参评并荣获“最受关注科技工作者”称号,成为今年获此殊荣的两支团队之一。

“制药环材教学科研团队”是工学院坚持教研并重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工学院秉承 “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 的校训,立德树人,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为地方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讲理想,比奉献,在现有条件下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不断加强

       工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形成了与廊坊市产业群高度匹配的制药环材专业群,同时也形成了以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主的教学科研团队。

目前,工学院制药环材教学科研团队成员中,约一半以上人员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近70%的人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近40% 的人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在职博士学位,其余均为硕士学位。

工学院院长王鲁燕教授介绍,大部分青年教师初到这个团队时,除了学历基本没有其它经历,但是在过去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大家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已有11位教师评上了教授或副教授职称,6位教师获得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纵向和横向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为了能让教师深入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找准研究方向,工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大力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另一方面积极聘请外校相关学科专业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和专家进校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座谈交流会。近三年,工学院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会议 30 余人次,邀请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管进校开展名师讲座、学科前沿讲座和学术交流座谈会 10 余次。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艳东教授来校作“胆汁酸信号通路与重大疾病”学术报告,华润赛科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中心 QC 经理朱德华来校作“制药行业 QC 特点与管理”学术报告,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润铎教授来校作“大气污染的催化控制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学术报告等等,这些举措不但加强了教师与同行之间、与地方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为进一步为申报河北省和廊坊市课题和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工学院先后承担省市级等科技类科研课题 48 项, 开展教研类课题 14 项,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 3 项 ; 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76 篇,其中 SCI 和 EI 收录论文14篇,核心期刊27篇;获得授权专利7项。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为地方企业服务

      积极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 应 用 型 研 究,解 决 企 业 技 术 难 题。2017 年以来,工学院先后与北京燕化集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燕京理工学院- 燕化集联光电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与三河市霍夫曼化学品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燕京理工学院-三河霍夫曼化学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同步与燕化集联光电公司签订了“照明用 OLED 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委托开发科研合同,与霍夫曼公司签订了“二甲基二碳酸酯的制备工艺研究”委托开发科研合同。 “制药环材教学科研团队”成员、制药工程专业教师刘雪凌的发明专利“用革胡子鲶下脚料提取卵磷脂的工艺”与祥农( 北京 ) 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专利许可使用合同,现已顺利获得成果转化。

坚持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科学研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工学院在探索教师与企业研究所、研究院和设计院联合共同完成科研课题的同时,也在探索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即以企业科研人员和学校教师为导师,让学生进入企业科研岗位,题目选自企业的科研、设计、技改项目,利用企业先进的实验装置和精密测试设备等资源, “真刀真枪”地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据统计,工学院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数约占本学院毕业生总人数的15%。

燕京理工学院建校15周年之际,工学院正以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向学校献礼。15 年来,工学院培养11届毕业生7000 余人,平均就业率达98%,85% 以上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就业,深得企业好评;平均考研率达 14.55%,考研录取率连续 7年名列前茅,近600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177人考入“双一流”建设高校,10余人进入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300 多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赛事并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