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在民航局召开的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表示,要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切实增强敬畏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守住安全关口。
作为民航系统的机务工作者,对于“三个敬畏”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务必把学习贯彻“三个敬畏”与维护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把好飞机维修关、放飞关,确保飞行安全。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名优秀的机务人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素质:优良的维护作风和精湛的维修技术,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从事机务维修工作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二者是统一的。作风好技术差,力不从心,故障排不了,飞机老“趴窝”;技术好作风不过硬,经常“习以为常”甚至违章操作,照样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人为差错,甚至非常严重的差错,这是有深刻教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优良的维护作风比技术更加重要,只有把“作风”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机务工作者。
敬畏生命,做飞行员的知心人。机务系统在对新员工进行维护作风和职业道德教育时,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三负责”精神:对飞行员的生命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对完成训练任务负责。这里,把对飞行员的生命负责放在首位,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面对生命要做到严谨、细致、躬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并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项操作和每个数据上。在机务维护工作中严谨细致,对自己完成的工作真正做到“三放心”:自己放心、领导放心、飞行员放心,把“人命关天”这句话时刻牢记在心,做到警钟长鸣,筑牢安全飞行基础,守住安全飞行生命线,成为飞行员最信赖、最知心的人。
敬畏规章,做遵章守纪的老实人。民航系统的机务维修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规章制度,大到航空器的《维修方案》,单位的《维修管理手册》、《工作程序手册》和《SMS管理手册》,小到“维修单卡”、设备设施的“操作规则”、安全常识等。制定这些规章制度和规则,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应付检查,而是用来指导实际的维修活动,很多规则和规定是前人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遵守者昌、违反者亡并非危言耸听。我们的一切维修活动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机务人员在维修活动中必须具备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到一丝不苟、忠诚老实、吃苦耐劳;自觉运用规章,按章办事,按程序操作,决不能耍小聪明走捷径,更不能闯红线、破底线。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或减少人为维修差错的发生,规章制度才不会成为摆设。
敬畏职责,做爱岗敬业的老黄牛。机务人员的职责归根到底是为飞行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航空器,这是完成飞行任务的物质基础。十几年前,新津分院机务部就制定了“精心维修,安全放飞”的八字部风,结合维护作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了“我的最高职责”和“履行职责、牢记使命”的读书及演讲活动,并组织机务人员面对“机务誓词”举行宣誓签名仪式,目的就是让每个人明确岗位职责,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
敬畏职责的具体表现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做到爱岗敬业、热爱民航事业、热爱机务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安全意识;有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开放、创新观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总之,优良的机务维护作风和精湛的维修技术是机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优良的维护作风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把“三个敬畏”落实到机务维修工作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