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是一种态度,恭在外表,敬在内心。“畏”是一种自觉,审于行文,慎于举止。“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是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同志在全面强化民航工作作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积极恢复运输生产的关键时期,立足民航安全、着力作风建设,为全体民航从业人员能够笃定敬畏信念、守住安全关口、根治作风顽疾而开出的一剂良方。“三个敬畏”精神适用于中国民航业发展的任何时期,应当成为中国民航人遵循的永恒信条。
敬畏生命是实现民航安全管理的思想基础。只有牢固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才能让民航各级领导干部、各专业工作人员真正把安全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求、第一标准,切实守好安全的“主阵地”,种好安全的“责任田”。民航客机中任何一点不起眼的隐蔽“症状”、任何一个看似普通的反常现象,任何一声难以察觉的轻微怪响,都有可能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都有可能打破数十上百个家庭的安宁,都有可能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敬畏生命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一线职能员工时刻保持高度的自觉自醒,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安全的蛛丝马迹,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机制,落地落实安全整治措施,根治传统风险、防范潜在风险,深入落实“保安全运行、保应急运输、保风险可控、保精细施策”的运维要求,严防“忙”中出乱,“闲”来麻痹,“慌”中出错,统筹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和民航安全运维工作。
敬畏规章是理论指导与工作实践的高度统一,严格按照规章进行业务操作是实行安全管理的外在表现,谨守规章是实现安全目标的根本保证。规章不只是文字拼凑的冰冷语句,不只是程序式的固化约束,每一项规章都是前辈们辛苦摸索的总结,每一项规章都是凝心聚力获得的突破,每一项规章都是历经实践放之四海皆有益的可靠保障,此外每一项规章的诞生背后都可能有一段血与泪的惨痛教训。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都要确保将规章制度应用自如,都要确保将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底。英雄机长刘传健之所以能在万米高空临危不乱,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驾驶技能、规范化的备降操作,使所在机组转危为安,就是在于他平时注重对规章的学习,注重对规章的掌握,注重对规章的执行,才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以民航英雄机长和民航英雄机组为榜样,切实提升民航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执行规章的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抓好“三基”建设,认真做到规章执行到班组,规章执行到一线,摒弃侥幸心理和变通思维,严肃惩戒违章行为,亮明作风建设的底线红线,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安全指导作用。
敬畏职责,是民航安全管理对各级责任主体的强制要求。旨在建设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运转协调、相互支撑、优质高效的运维管理格局。每一次航班的安全运行,背后都凝聚着各层级、各部门、各专业人员的辛苦付出。民航运维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只有各个岗位的员工切实肩负起自身的岗位责任、恪尽职守,才能避免一环缺失、环环沦陷、满盘遭殃的局面出现。敬畏职责是个人工作态度与业务能力的统一,我们必须自觉抛弃不适应岗位职责的想法与习惯,以对自身岗位高度认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岗位安全。民航各单位应努力营造优良安全文化,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大力弘扬安全模范标杆,通过当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着力使得民航从业人员将非凡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对照职责,对照业务、对照关键环节,从各层级管理干部到一线运维人员都能深入落实担当作为,深入践行责任义务。
敬畏生命是敬畏规章与敬畏职责的终极目标,敬畏规章是敬畏生命与敬畏职责的实践需要,敬畏职责是敬畏生命与敬畏规章的根本保证。民航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根据自身单位实际,抓实抓细,切实促使民航各单位从业人员存敬畏、明戒惧、守底线、得锤炼,努力使“三个敬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国民航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集体自觉。
笃定“三个敬畏”信念,守住民航安全关口,需要民航从业人员将“三个敬畏”融入思想、化为行动、落到日常;需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需要一线职能部门和一线作业班组能够充分依规做事,搜寻安全风险、辨析致患隐因、落实整改措施、总结举一反三;需要飞行前安全检查全覆盖、安全陋习零容忍、安全问责无禁区;需要所有中国民航人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大家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才能进一步建立起一整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安全长效机制,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家受触动、得教益,打造出一支信得过、靠得住、顶得上的民航优质铁军,不断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