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科研助力地方抗疫 我校教师勇于担当

本报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与地方抗击疫情要求,立足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聚焦疫情防控,开展科技攻关,多项科研成果成功用于抗击疫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服务疫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2020-05-20     浏览(321)     (0)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与地方抗击疫情要求,开展科技攻关,研发自动测温机械臂和口罩生产技术攻关小组,助力地方改革发展。多项科研成果成功用于抗击疫情。






  本报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与地方抗击疫情要求,立足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聚焦疫情防控,开展科技攻关,多项科研成果成功用于抗击疫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服务疫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戴口罩也能识别身份!校企合作研发自动测温机械臂当人走近时,放置在桌面上的机械手臂会自动“拿”起额温枪,伸到人的额头前测量体温。闲暇时,这条“手臂”还可以演奏钢琴曲目。
  近日,由我校陈东伟副教授指导的学生创业团队———思源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出了无人自动测温装置。该装置可实现自动测温,还能通过3D人脸识别技术,在人员戴口罩情况下,进行身份识别。
  陈东伟介绍,针对人员接触测温有增大感染风险、戴口罩人脸识别精度不高的情况,创业团队在春节后便与中山市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相关程序,通过人机协作机械臂和灵巧手握测温枪,实现了人机协作六轴机械臂无人自动测温。
  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求,该团队还针对大通量无感比对、基于轨迹分析的接触人群、严重遮挡人脸识别等方向进行技术攻关,通过3D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在人员戴口罩的情况下,高精度进行人员身份识别确认。
  陈东伟表示,目前机械臂自动测温、机械臂弹钢琴、3D人脸识别等功能已经在中山美居产业园试用,同时也将在我校开学时应用于电信学院学生开学测温和签到,下一步可广泛应用在复工复学的场景中。●攻克技术难关 稳保口罩生产疫情当下,为保障中山市口罩机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加快口罩这一重要防疫物资的产能,机电工程学院抽调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组成了以吴洪德高级工程师为组长,吴德强工程师、何炳超技师、张士辉助理工程师为成员的四人攻关小组,火速对接并进驻到生产企业,开展口罩机生产线相关技术攻关工作。
  面对齿轮设备精度要求高,调试周期长、难度大和设备性能不稳定的难题,技术攻关小组深入一线实践摸索,经过两周的不懈努力,对企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3条,现场技术改进3条,调测出厂口罩机设备5套,保障每分钟平稳产出100-150个口罩,大大缩短了企业口罩机设备安装调测的时间,保障了机器的平稳运行。●战疫期间开展调研 助力地方改革发展在疫情期间,邓雪琳教授带领团队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申群喜教授和经贸学院的邱晓明副教授一直在开展 《市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服务效果公众评价》项目调研工作。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团队针对全市130多家单位设计了既凸显各个事业单位的个性又显现事业单位共性的网络调查问卷和电话调查问卷260多套。对全市几百万市民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到了2万多个样本。对130多个单位26000余名的精准服务对象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完成了抽样调查,收集到4000多个样本。现在正在紧张有序地对全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调查。后阶段还将有近20名科研骨干团队成员投入焦点访谈、低满意度回访、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服务疫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校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