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遇见“最难”毕业季

作者:■王家喻    
2020-07-06     浏览(124)     (0)

这篇文章是作者作为即将毕业的工科生对今年高校毕业生“最难毕业季”的感悟和经历。毕业设计线上云科研,课程停课不停教,工作理性分析就业机会,体现了即使环境困难仍有人会努力适应或挑战的精神。作者表示每个海大人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做出选择,必会迎来鸟栖梧桐、樱落红瓦的美好未来。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可谓遇到了“最难毕业季”。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工科生,我这半年的毕业设计、课业学习和就业经历可谓丰富。

毕设———线上云科研,师生齐上阵

今年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在过程和形式上应该是“前无古人”的。我选择的是校企合作的设计课题。设计启动会上原计划由企业提供线下设计平台以及实操培训,学生借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积累工程设计经验。因国内疫情爆发,形势严峻,学校针对毕业生下发了《关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安排》,指导学生主动联系导师,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合理安排时间进度。并在导师指导下,通过网络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

线上云科研,难免会遇到设计思路卡壳、软硬件条件不允许和设计方案偏差等情况,学校也针对实际问题发布了相关工作安排,各领域专家进行线上设计过程跟踪,定期监督同学们的设计过程是否达到时间规划要求。在毕业设计线上中期答辩会议中,刘贵杰副院长精准明确地指出了我的设计方向存在的问题,为我后期的研究思路点明了方向,这使我后来的线上云科研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设计中期,我认真学习并合理利用网络实验软件,在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可靠的实验数据,进而丰富了实验过程,并锻炼了自己利用各软件完成设计建模和优化的能力。今年的毕业设计采取线上结题和答辩审核的新颖形式,同学们与答辩组专家们在屏幕前“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最终为2020届的毕业设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切离不开学校老师们的耐心教导和辛勤栽培,同学们面对科研困难时披荆斩棘的勇气,以及师生齐上阵的默契配合。

相信经此一役,2016级海大本科毕业生们都能达到预期要求,培养出自己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及勇于探索之精神。

课业———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对今年的毕业生而言,除了毕业设计,还有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存在本科生课程未修完的情况。但疫情期间为保证师生安全,全国停学,学校也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在正式返校前开展课程在线教学。以我这学期所选的英语电影赏析课程为例,尹玮老师采用的就是线上视频课堂的形式。开课前老师组建线上班级群,划分学习小组,明确课程认识和学习目标;每节课前老师都会下发相应的线上小组作业,同学们精心准备小组展示内容,按照电影类型和基本故事进行分类,并系统严谨地对电影镜头、结构、演员、导演等多角度进行赏析;每周老师会根据同学们所选的电影课题进行论文指导,根据不同进度的同学进行引导、监督;课程结束老师根据教务处线上考试安排,组织毕业生线上考试培训,考试期间老师采取无死角全程录屏的形式进行云监考,保证了考核结果真实可靠。通过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按时完成平时作业,精心制作线上微电影,严谨撰写小组课题论文,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电影鉴赏能力,也获得了满意的分数。

工作———理性分析,把握机遇

疫情环境下,就业态势严峻,学校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六稳”“六保”政策。学院组织开展线上就业动员会、企业空中双选会、简历设计制作大赛、生涯规划大赛等平台推进毕业生就业,针对每位有需要的同学,安排老师进行就业数据分析、线上面试培训、就业流程指导等一系列一对一就业帮扶。

我参加了由地方政府开展的 “优才派遣计划”,经过一系列资格审查和条件筛选,成功进入了复试。但接下来我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和同龄人竞争更好的工作岗位?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迎接更难的选拔考核?带着这些未知和迷茫,我联系了学院团委副书记卞玉龙老师。结合我的实际情况,卞老师为我提供了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细如简历格式、面试技巧的指导,并鼓励我化被动为主动,把握机遇,迎难而上。这坚定了我疫情下坚持就业的决心。最终,经过线上考察、线下面试和线上查档等手续,成功入围,即将获得市直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

环境往往是不为主观意识所能决定的,但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花儿开放着。这说明了哪怕改变不了什么,仍然会有人去努力适应或挑战环境,哪怕只能表达自己不甘现状的态度也是值得的。作为学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被保护在了安全区,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比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苦危险不值一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听从指挥。作为毕业生,我们是充实的。我们完成了人生一次重要的转折,读研、出国、就业……因为国内外疫情,很多决定都是无从借鉴的,这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寻常的记忆。但无论面对何种艰难的选择和挫折,如果每个海大人都能做到不忘初心,勇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坚定信念做出选择,必会迎来鸟栖梧桐、樱落红瓦。

(作者为工程学院2016级轮机工程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