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绵阳师范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报》

中共绵阳师范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解读

2020-06-30     浏览(179)     (0)





  (上接第 2 版)

       整体领先于竞争对手,如,所办专业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稳居前列,职能部门在同类院校中创先争优、评为优秀、在教育厅绩效考评分类评分中居前列。
  第二步,基本建成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标志性成果是更名为大学。这要求学校要全面达到更名大学的 26项量化指标,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如在校研究生比例达到在校生人数 5% 以上,获得 2-4项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第一单位)。
  第三步,成为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资源与投入瓶颈,人才培养能力更加突出(如可培养包括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一流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重大需求能力显著增强(如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
  从定量指标来看,目前,全国公办本科高校共有 832所,参照教育部“双一流”评价结
果,国内高校可分为“世界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一流、中国高水平、区域一流、区域高水平、区域知名”等建设层次。在武书连、软科、校友会、邱均平等国内主要大学排行榜中,“区域知名”大致排名 400-600;“区域高水平”大致排名 300-500;“区域一流”大致排名 150-400。综合几大排行榜,学校的目标确定为:区域知名大学,即稳定在各类大学排行榜前 450位;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即稳定在各类大学排行榜前 450位;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即进入各类大学排行榜前 400名;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进入大学排行榜前 300名。
  四、关于“五点基本遵循”

       第一条基本遵循“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方向引领和政治保证。
  第二条基本遵循“必须始终弘扬绵师精神”,这是学校的文化基因。每一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报告提出了“文化引领行动”,其中就是要丰富发展绵师精神内涵,大力弘扬绵师精神,让每一位绵师人都烙上属于绵阳师范学院的文化印记。
  第三条基本遵循“必须始终坚持特色发展”,这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引擎。特色发展就是要突出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特色的核心是学科专业特色。报告提出要立足师范教育传统,实施教师教育特色工程;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整体提升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把“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落到实处,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形成特色品牌专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
  第四条基本遵循“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这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力”。对国家如此,对学校发展也是这样。办学措施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超常发展,干部职工要有创新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转变,以观念转变促进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活力。
  第五条基本遵循“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发展”,这是学校发展的基本面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战略选择。“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报告提出实施“合作共融行动”,就是要坚持毫不动摇扎根地方开放办学,以融入求突破,以贡献求支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大势中不断壮大、脱颖而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工作任务有的一时看起来有困难,但不是不着边际的猜想,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需要全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决心,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实现建成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努力奋斗!(执笔人 黄霞)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