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新年贺词 》 中勉励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时刻萦绕我脑海里,它勉励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不辜负最好的青春年华。
见美景,遇贵人,融入金光服务金光
2018年,经历了大城市漂泊的我选择回到故乡,并最终与广西农垦结缘,来到金光农场公司工作。在这里,我认识很多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快速适应新单位的工作和生活。那时,我所见到的金光是最美的金光。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崭新的楼房傲然耸立,宽敞的道路纵横交错,整洁的环境优美舒适,小城镇洋溢着都市的气息。傍晚,华灯初上,萨克斯音律《昨夜星辰》在夜空中飘扬;金湖广场上,职工大姐们或是跳着广场舞,或是乘凉聊天……金光小镇给人一种宜居宜业的幸福感。
在公司,我从事的是宣传工作,是一个令我既兴奋,又忧愁的岗位。兴奋的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司能发挥所长,继续跟文字打交道;忧愁的是,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自己学到的知识,没办法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记得第一次接到宣传任务时,心情紧张而激动,故在前一天晚上,在网上查找了很多拍照技巧,第二天恨不得把网上的东西一股脑的用上。跟完报道回来,一位前辈看了之后,委婉的指出了我的缺点和不足,并耐心的给我讲解如何构图、如何选择角度,照片中的人物如何站位等等,报道中的文字标点符号和语句中的错误,也都一一帮我校正,给予我很多鼓励,让我失落无助的心情烟消云散,重拾信心。
抢时间,做贡献,见证“金光速度”
作为一个农垦新兵,有幸见证了金光农场公司许多难忘历史时刻,见证了金光人奋斗历程。2020年,金光农场公司积极“转观念、转机制、转市场” ,把农业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举办首届“金色阳光·源自金光”沃柑采摘节。公司把疫情防控的“空档期” ,变为抢抓发展的机遇期,奋斗82天,基本建成规模500亩的“金光一号”火龙果的繁育基地。公司搭建三大平台,做大做强企业营收这块“蛋糕” 。瞄准农资市场,搭建农资供销平台;瞄准农产品市场,搭建果蔬集散交易平台;瞄准互联网商机,搭建电商平台。公司全体员工攻坚克难,众志成城,收回国有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行规模化自主经营,迅速壮大国有经济,提升国有经济盈利能力。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公司发展攻坚的历史进程中,金光人挥洒了热血和汗水、付出了青春和年华,推动和见证了金光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他们是金光的铺路人,是金光的功臣。作为一名宣传人员,我用手中的笔,记录他们的血汗奋斗史,弘扬他们的英勇事迹。
强担当,激活力,写好“做大蛋糕”的文章
金光人用奋斗和坚持做大营收和利润这块“蛋糕” ,我们应当用手中的笔写好“做大蛋糕”的文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写出好的文章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做一名合格的宣传员,更需要在实践中磨砺,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念好“农资经” ,唱好“发展戏”》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历历在目。白天,扛着相机、摄像机到分场收集素材。为了拍摄一个甘蔗地的全景,需要克服恐高的紧张的心理爬到10多米高的水塔;为了拍摄机械培土、灌溉的照片,需要顶着烈日站几十分钟,才能要到合适的镜头,拍完之后,汗水已经湿完衣襟。晚上,夜深人静时,奋笔疾书,挑灯夜战。这篇报道的词语、句子和素材的使用,我们都仔细斟酌,反复修改。经过好几天的打磨、修改,终于完成了这篇报道,让垦区了解了金光农场公司做大做实甘蔗主业的决心,感受到了金光人在高温少雨的时节,众志成城与天斗,齐心协力保种蔗的风采。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唯有在追梦的铿锵旋律中,一路向前,方能奏响青春之歌。经过努力, 《挑最重的担子 啃最硬的骨头》 、 《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谋发展》 、 《“四步齐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基》等稿件纷纷亮相在广西农垦报。 “金光农场公司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广西农垦十佳通讯员”等荣誉纷至沓来。这些荣誉是对那段扛着相机在甘蔗地里奔跑的时光最好的回报。拿到荣誉证书的那一刻,所有辛酸都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奋斗来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用手中的笔书写人生的华丽篇章。当前,正处于是农垦集团搬掉“三座大山” 、彻底去行政化进入国资委监管的区直国有企业序列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实现重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之年。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也应发挥所长,用手中无形的“笔” ,共同书写农垦重大历史转折的华彩篇章,为农垦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杨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