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医院 - 《南京市第一医院报》
带回武汉经验,撸起袖子继续加油干
——记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师阚小华
12年前,在汶川抗震救灾;12年后,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两次驰援,阚小华都是撸起了袖子加油干。撸起袖子干活,是工作时的习惯,也是内心强劲的工作动力。这12年,从医学生志愿者成长为护理组长,从一位执行者到引领者,她将南京人的力量和温度带去了汶川、武汉,这一切离不开根植于内心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护士节来到,阚小华说,唯有更好的工作去回报社会给与的她们的掌声和荣誉。
从“杏林”到“天使”肩负起护理重任
阚小华是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是重症医学科的护理骨干。回想起12年前,她还是一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作为志愿者赴灾区为当地灾民提供医疗支援服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有着13年党龄的阚小华一如12年前那样, 亳不犹豫地报名,2月9日随队出征武汉。
在武汉抗疫一线,她作为江苏省专科护士,被任命为武汉同济医院光谷分院EI-5病区护理组长、前线党支部护理党小组组长、临床危重症患者特护小组成员。阚小华肩负起起了整个病区的护理重担。
2月10日深夜,还没来得及熟悉病房收治病人的紧急通知就到了,阚小华作为护理第一班组进入污染区收治47例以重症病人为主的患者。
2月22日零点,阚小华和队员们一起接诊了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阚小华迅速完成固定,因患者需要使用镇静镇痛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必须穿刺较粗的血管以开放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可以顺利进人病人体内。在视线受阻,呼吸不畅的情况下,阚小华熟练的为该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穿刺,顺利为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为患者后续药物治疗提供了保障。
带回武汉经验再次撸起袖子加油干
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深处武汉一线,对疫情的未知状况,同样会焦虑、不安。同时,医护人员每天还要面对隔离病区内那些更为焦虑和不安的病人。作为党小组组长,阚小华密切关注着这一切,第一时间组建了“心理调整互助小组”。-些长时间没有亲人陪伴,对病情特别担忧的患者,阚小华带着心理小组的成员对病人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筛选出重点关注的病人,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去疏导病人。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病区里的病人不乏有长时间住院的,家属不能探望,加上病区里也不能互相走动,在医院里也只有一日三餐定时供应的食物,可以说多数病人感觉生活很寂寞。有一天病区里一个小伙子对阚小华说,他很想喝可乐。还有一个患者说,很想吃苹....这些事都记在了阚小华的心里,只要医疗队分配到了物资,阚小华都会把病人想要的攒起来。于是,这个病区的病人吃上了橙子,吃上了苹果,也喝上了牛奶....
病区里还有一位孕妇,住院时已经怀孕有28周了。孕妇的焦虑自然不会少,每次阚小华当班,总是不忘和孕妇多聊上几句,常常宽慰。为了增强孕妇的营养,阚小华还把出征时同事塞给她的坚果、维生素片都拿出来了。把病人当亲人一样去关爱,这样的暖心时刻,可以说每天在病房里发生。
5月4日,与武汉的抗疫生活告别,回归日常工作的阚小华,身上没有了厚重的防护服,也不用戴着三层手套操作,再次回到了光着膀子干活的状态。同事们都笑说,“撸起袖子干活的日子又回来了。”
疫情控制住了,但阚小华前进的脚步没有停。她说,在调整休养期间,撰写了两篇论文,对采集鼻咽拭子高风险操作进行了经验总结,以及如何在临床上对病人做好心理干预进行了深人的思考。
阚小华说,作为“战疫”最前线的经历者,她内心感受到了国家强大的力量,以及武汉人民回馈的温暖,这些远比新冠肺炎后带来的荣誉和掌声更为深入和持久,回归日常工作后的她最大的想法依然是一撸起袖子 加油干!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