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保障就业和民生, 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 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 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 餐饮住宿、 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 赢得未来。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 并予政策支持。 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 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 首贷、 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加强监管, 防止资金 “空转” 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 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加强对重点行业、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 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 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 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 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 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资助以训稳岗, 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 好就业。
四、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困难挑战越大, 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深化 “放管服” 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 要调整措施、 简化手续, 促进全面复工复产、 复市复业。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 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 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 及时享受扶持政策。 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 持续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 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 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强化保险保障功能。 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提高核心竞争力。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 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发展工业互联网, 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 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 全面推进 “互联网+” ,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 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 “揭榜挂帅” , 谁能干就让谁干。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增加创业担保贷款。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 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