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三 十 不 惑

2020-05-15     浏览(121)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认为年龄并不代表成就,每个人都应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吃了一袋速冻水饺后,他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不断审视自己,成为一个心知人生的独特作者,面对挫折而冷静思考,找到平平淡淡的生活意义。作者对自己的年龄并没有太在意,但他深信在时间流逝中的人生也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和韵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是孔子在 30 岁时对自己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人生理想状态。

下班后,感受了一趟北京地铁的拥堵,经过超市,买了一袋速冻水饺,回到住处,煮了。一个人、一间房、一只碗、一双筷……一切都显得那么孤零零。

从小到大,我的生日,几乎都是一碗水饺,只是今年,由于在外工作的原因,没有吃到母亲包的饺子,心中念到:不管怎样,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很刻意在乎自己的年龄,每当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都感觉当头一棒,很不情愿地提醒自己多大了。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每当别人问起自己多大的时候,总喜欢往大了说,至于为什么,我也忘记了,可能是“小大人”的思想在作祟吧。不知何时,年龄变成了一个很隐晦的问题,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不想去提它,更不想去面对它,我猜应该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吧。

按孔圣人的说法“三十而立”,但对于我,觉得这一观点似乎已经落伍,我并不是认为孔圣人的三十而立有什么问题,只是对于我自己而言,三十而立的标准让我的时间变得过于缓慢,感觉有些懒散。短短的几年:学业、事业、爱情、家庭、子女……这些扎堆在一起,似乎过于紧凑。心里默念道:孔圣人的年代,人生七十古来稀,放之现在,貌似也不是那么准确吧。

我们这一代,被称为最坑的一代,每个家庭几乎只有一个子女,我们的孩子体会不到叔叔、姑姑、姨妈、舅舅的那种概念,两个 90 后,要担起三个家庭的担子:双方父母、自己的小家……这种境况似乎让你没有时间按部就班的履约孔子的期望,脑海里出现的并不是三十而立,更准确的是三十不惑。

如今的社会,在曾经等长的时间里让人经历不一样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在被这快节奏不断催熟。三十不惑,这不惑,是清醒,是明白,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三十未而立,司空见惯、居高不下,至少表面上的他们不急躁、不恐惧,至于内心,我们也不好主观臆断。

三十不惑,相同时间中的不同成长历程,使得每个人变得与众不同,有的人不管年纪多大,却永远年轻;有的人不管是兴是衰,却宠辱不惊;有的人不管是贫是富,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

三十不惑,心知人生是一本书,前二十年的心路历程都是在吸收养分,使自己扎根于大地,开枝散叶,汲取阳光。后续的短短几年,需要自己认真审视自己,隐藏锋芒、砍掉身上长出来的旁枝侧叶,留的一株挺拔,努力向上。只不过这本书,有的写得流光溢彩,有的写得平淡无奇;有的写得踏实稳重,有的写得轻如薄翼;有的写得气势恢宏,有的写得小气婆娑;有的写得一帆风顺,有的写得蜿蜒曲折;有的留下光彩夺目,有的留下遗憾终生……

希望自己能够三十不惑,看清、理解、领悟这人生的每一秒钟。人,是群居动物,是最有感情的,也是最会表达情绪的个体。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许多事情不得不去面对,经过时间和生活的洗礼,回头想来,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学业、工作、感情,抑或是其他。只不过是当时的自己错把幼稚当天真,误把无谓作成熟。经过了些许,看淡、看开、明白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是因得不到而郁郁寡欢,还是无欲则刚的失之淡然,对于我们而言,尽量简化着自己的生活,去发现和欣赏那些被挡住的风景,过这段最适宜的人生。过于执着反而是牛角尖的一种,给自己背上那沉重的,也一无所用的包袱。

三十不惑,是因为知道人生的这本书,已经进入了主题,后续的章节容不得半点马虎,但绝对不是刻意的描绘。文章的内容不需要跌宕起伏、酸甜苦辣,也不能一味的清汤寡水、难以下咽,只需轻装简从,平平淡淡。我们都是自己生命的独家作者,何必写令自己都不待见的难言剧本?

三十不惑,看淡的是那些酸腐臭气,而不是毫无进取之心;看清的是自己这个独特个体,在纷纷杂杂的群体生活中,清清爽爽,勾勒人生,不需要刻意的浓墨重彩,反而耗费了大半精力,令人失去了想象的空间。

吃完这盘饺子,泡上一杯茶,长吁一口气,喃喃道:我也迈入了 30 这个槛儿。看着桌上的这杯茶,茶叶在沸水的呼唤下慢慢舒卷开来,那一粒粒皱巴巴还原了最初的模样,那么的婀娜多姿,令人欢喜。其实,人生如品茶,三十不惑,在三十的前头,沸水浸泡,头遍苦涩,正如初入社会经历磕绊坎坷,尝起生活涩涩;再遍后三十,舌底生津,颜色最正当时,在拼搏中树立信心,成熟稳重,收获财富;三遍茶已逐渐淡去,犹如花甲之后,耳顺易平心静,经过时光的冲泡,心中一片清澈,诚如茶之味淡,茶水愈加透明。

三十不惑,这虽异于孔圣人对自己人生的期望,而我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