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报》
落榜≠失败
作者:□ 传媒学院 2016级 1班 王钰茜
我落榜了。就在查成绩前夕,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够考上研究生。那几个月漫长的备考路程,我每一步都让自己保持状态:清晨六点半起床,困了就去拍一把冷水脸,凌晨两点入睡前,梳理白天的知识点,每天背四十页资料。这段时间陪伴我的,是夜晚四百杯提神的咖啡,耳机里几十章的政治音频,指节上更厚的老茧,三楼钻入窗户和走廊的冷风. . . . . . 身边的朋友对我说“你几乎是全年级最努力的人”,我不以为然,我只是在尽自己该尽的勤奋,因为这一切让我无比充实且充满自信。
然而,查成绩那天,看到那个出乎意料的数字,我的世界仿佛轰然崩塌,眼泪唰一下就流了下来—— —我进不了复试了。我用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对所有关心我成绩的人说了结果。那时候,我从心里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我开始怀疑自己,整天浑浑噩噩,悲伤抑郁。
我疑惑、委屈、不甘. . . . . . 还有愤怒—— —我是真的失败了吗?
我想起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上课时给我们分享过关于他的故事:他以前在沿海一家工厂上班,每天做着繁重又枯燥的工作,就像一个
按部就班“机器人”。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这样过下去,他开始自学,成功进入一所中学当了英语老师。几年后,他觉得这种长辈眼中的“铁饭碗”其实并不适合他,于是他决定辞职考研。前后考了三次,最终考上四川大学的研究生。他讲的时候轻描淡写,语气轻松,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但我知道,一路上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到。老师很鼓励我们学生考研,他说:“你们比我那时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折腾,去尝试,千万不要怕失败”,他眼里熠熠生辉,“年轻人嘛,就是要多经历一些‘凛冽’”。
想到这里,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关心,自己的坚持. . . . . . 一次考研落榜怎么能否认我十多年来的努力呢?落榜不过是我人生中一个小插曲,我还年轻,我的人生还那么长,凭什么就因一次落榜,就给自己扣上“失败”的名号呢?
我意识到:落榜≠失败。我的斗志重新燃起来了!我没有过多犹豫,打起精神,重振旗鼓,我已决定—— —准备二战。我开始着手分析考研失利的原因,整理去年的资料,重新选择报考学校,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一切敲定。
现在我觉得,我其实该感谢咬紧牙关、努力拼搏、毫不言弃的自己,有辛酸,有幸福,有感悟,但更多的,还是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的,我非常清楚:我不安现状,不甘平庸,我想要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努力是一个特别美好的词,它同时容纳坚持、挫败、爬起、再坚持,唯独不包括结果。这个词虽然没有结果导向,但努力了就一定有对应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不是一份录取通知书,却一定包含了无畏和成熟,这是在未来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我只要想起过去的努力,就可以充满底气地告诉自己,什么都不用怕。我知道,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就一定会失败。
记得考研第一天,那是冬日里少有的太阳天,考完政治,我走在到教学楼外的大路上,一个师妹跑过来,往我手里塞了一张便利贴,说了声“祝师姐考试顺利”就离开了。我打开纸条,看见上面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直到后来,我更明白了这句小学就熟记的古诗词:所有没能将你击败的,都会成为你以后对抗世界的武器和铠甲。
是的,我承认,自己落榜了,但我也想大声告诉自己:我还没有失败,等着瞧吧!人就是这样慢慢成长的,我也会慢慢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