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这篇教案,深感情真意切。联想到融媒体中心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倾力指导,我深感教案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基于无比强烈的事业心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教案中讲的是写新闻故事,但体现的是一个先行对后继的期待,是对一线的关心,对铁路的深情,对家国的深爱,情意真切是这篇教案的灵魂所在。
研读教案,深感内涵丰富。教案中并没有非常深奥的理论,也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素亲切的语言阐述了许多深刻实在的道理。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讲好新闻故事,是新闻变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新闻的阳寸效性”“真实性”要求其既要循规蹈矩,又要推陈出新;既要按部就班,又要与时俱进;既要符合中国梦,又要不忘家园梦。
通过学习教案,深感动力无穷,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找到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初来乍到时便有机会习得前辈的宝贵经验十分难得,也深感幸运。坚定了我做好今后新闻宣传工作的信心,力求把学习的热情化为做好媒体工作的激情,把体会化为做好媒体工作的方法,努力做到口常学习更紧一些,钻研工作更深一些,新闻灵敏更高一些,创新思维更活一些。
通过研读教案,我对如何“讲”好新闻故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关系:
人与情的关系。无论是人物报道,还是事物报道,都是发生在人身上的,都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人是骨架,那么情就是血肉。单写事的前因后果未免有些枯燥死板,而单写情的酸甜苦辣又未免显得矫揉造作。所以在新闻写作中,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以情系之,二者缺一不可,并驾齐驱。要在读者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事迹的基础上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认同,才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就报道郑铁新闻故事来说,写的不只是郑铁发生的事,也是郑铁人体现的情。这种情,是个人情,也是工作情;是家园情,也是中国情。
旧与新的关系。也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不应为了顺应潮流而摒弃传统,也不应只拘于传统而墨守成规。既要“老生常谈”,又要标新立异。新闻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等多个特点,需要我们“快准狠”的第一手报道,诸如倒金字塔式的消息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而同时要想与众不同,吸引眼球,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创新,从标题到导语,从内容到结尾,再从结构到方式,都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标题的玄虚,开篇的疑问可以抓住群众的好奇心,从而引人人胜。或是引经据典外加对照的同汇、排比的语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性、可读性。
小与大的关系。既要写好小故事,又要写好大文章。由教案中的实例不禁联想到我们的《中原铁道报》。对于不同的内容,虽然板块有大有小,字数有多有少;但大文章可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小故事亦可令人看后热泪盈眶。要想做到大小兼并,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上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在工作中用心体会,善于积累,在与同事领导相处中虚心请教,善于求知;在文章上全心钻研,善于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