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新闻纵横
2020-06-03     浏览(37)     (0)


走出迷茫,看到希望。记得有一次想写一篇小言论,但由于自己平时练习言论写作较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我找到时任新乡电务段行办副主任的侯晓楠老师,当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时,他简短地给我说了一句:“先照猫画猫,再照猫画虎。”话虽简短,却让我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所谓“先照猫画猫”,就是写作之初要像学画画一样,先找一些不同类型的稿件进行“仿写”,掌握各种类型稿件写作的常规“框架”和手法,写出常规稿件的“味道”,而“再照猫画虎”则是写作技巧熟练应用后再进行一些创新,写出“个人特色”,正应了那句“熟能生巧”的老话。还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关于安全防范方面的言论,总是感觉所写言论有点“力道不足”,轻飘于表面。于是,我向经验丰富的高广义老师“请求救援”,高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写言论需要的“基本功”以及如何让写出来的言论“瘦而不柴”,文章短小却“意义深刻”的技巧,最终在高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这篇言论分别被《中原铁道报》《人民铁道》报采用。在写作路上,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很多良师指点,这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更是一笔永不过期的珍贵财富。

四是益友同行。众所周知,写作是件苦差事,其中寂寞谁十谁知道。但是如果有益友相伴同行,则是苦中有乐,“风景”大不同。现在依然记得我在党办助勤时,跟“前辈”徐永周去算王庄采访和拍摄的场景,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扛起摄像机,第一次外出跟班采访,心里特别的紧张。天生风趣自带“笑果”的徐永周在慢火车上给我讲如何摄像、采访、手机拍照等,幽默“开讲”消除了我的紧张感。到现场后,8月份高温酷热,现场人人汗流侠背。徐永周拿着摄像机跟着职工,或蹲、或站、或俯、或仰、或远、或近地认真地录像,全然没有了平口里的“嬉皮风”。看着这个工作服湿
透、身材略胖的背影,那一刻我感动了,敬业的背影是如此美丽。还有洛阳工务段党办陈斌老师,虽然年龄稍长,却依然在宣传岗位上坚守,始终保持着创作热情,身体力行地为基层通讯员作着表率。尽管与他打交道不多,每次看到他的大作屡屡出品时,总会心生感动。所以,有时进人写作困惑期时,我经常会回想这些,提醒自己不要忘掉曾经遇到的感动和美好,而更多的感动和美好需要坚持写作才能获得。通过写作,我也结识了很多益友,他们赋予了我甘愿在写作中品尝苦乐,锲而不舍前行的动力。

五是自我加压。说一千,道一万,不行动一切都是梦话。在进人困惑期时,基层通讯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主动自我加压,通过反复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减少“困惑期”时长,最终迎来“新希望”。记得写太极传人申建军的人物稿件时,我连着几个晚上在办公室反复琢磨,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打开切口,反而感觉越拖越找不到写稿感觉,于是,我就给自己下命令,这个晚上不写完初稿决不睡觉。后来,晚上加班时,我越写越渐人仕景,凌晨两点终于完成了初稿,那一夜,我睡得格外心安。世上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只怕有心人。所以,在进人写作“困惑期”时,建议基层通讯员要主动给自己施压,给自己量化任务,限期完成,“背水一战”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能增强自己突出重围的信
心。另外,基层通讯员还要注重口常学习,累积素材,积极进行多面写作的尝试,增加走出“困惑期”的成功机率。

个人觉得,写作过程符合正弦定律,有高峰必然有低谷,而我们基层通讯员要尽力做到是高不骄、低不靡,遇到困惑时,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迅速行动起来寻找突破,主动走出困惑,而不是原地哀叹焦虑坐等困惑散去。最后,再次感谢《新闻纵横》给基层通讯员搭建交流平台,愿更多的基层通讯员顺利走出写作“困惑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闻宣传作品,力争全方位展示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改革发展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