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本钢日报社 - 本钢日报社

扶贫路上的『攀登者』

——本钢集团驻桓仁县黑沟乡石虎子村工作队扶贫工作掠影

2019-10-22     浏览(333)     (0)

本钢集团驻村工作队为石虎子村带来巨大变化,村民感激不尽。他们以真情帮扶和产业扶贫为主,注重思想意识、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本钢驻村工作队如攀登者般不断挑战,为村民未来持续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不会真实地感受到一个贫困村在短短几年间发生的变化如此之大。

     “原来,我家的房子是危房,四处漏风,窗户上蒙的塑料布,风一吹呼啦啦地响。本钢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为我们提供帮助,让我们住上了又大又结实又保暖的房子,我们一家都非常感动,太感谢了!”70多岁的李艳梅谈起自家的新房。

       喜笑颜开。喜笑颜开的,不止李艳梅一家。本钢集团驻村工作队进驻石虎子村五年来,这个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空壳村”发展成了产业乡村。截至2018年底,石虎子村160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本钢集团驻村工作队为全体村民绘制的幸福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现在,“有本钢集团帮扶”已经成为石虎子村村民值得“炫耀”的一件事。那么,本钢集团的帮扶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

把自己当成农民

                      ——思想帮扶扶起信心

     “2017年,我们接过了上一任驻村工作队的‘接力棒’。刚来的时候,我们与村民谈心,希望他们能接受工作队和村里为他们确定的致富项目,但是村民们大都表示没有信心,不敢干,不想干。”本钢集团驻桓仁县黑沟乡石虎子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乔士良说。

       面对村民并不积极的思想状态,驻村工作队开始琢磨怎样“接地气儿”——“要把自己当成农民,把村民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消除与村民的距离感,才能了解到村民的真实想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本钢集团驻桓仁县黑沟乡石虎子村工作队队长耿进芳带领工作队一行三人,带着真情、带着责任,开始持续走访,入户调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掌握了这个村1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家的致贫原因、家庭成员构成、主要经济来源等,都了然于胸,为后面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通过调查,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除了思想沟通外,要想帮助村民树立起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进而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更重要的还要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为此,他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建章立制和村规民约上墙工作。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小组长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认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组织全村党员上党课,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2018年,他们还加强村务公开工作,使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员和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在村‘两委和全村党员的带动下,村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也变得积极向上,与我们工作队的心也越来越近了,很多工作队的想法,他们也乐于理解和接受。”看到村民的改变,耿进芳倍感欣慰。

当村民的贴心人

                       ——生活帮扶扶出温暖

     “这两年我没有回家,今年回来我感觉我的家乡变美了,灯亮了、路平了、观光产业路也开始修建。过几年我也要回到家乡创业。”在全村纪念建党98周年的党员大会上,石虎子村入党积极分子大学生郭强深感震撼。而这些变化都倾注着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的心血。

       耿进芳说:“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石虎子村村民个人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都非常低。贫困户大多都是因病、因残致贫,而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本钢驻村工作队把自己当成村民的亲人,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生活着想。送猪仔、送衣物、购买化肥…几年来,仅“一对一”帮扶,本钢集团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除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本钢驻村工作队还时刻关注村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优化。针对部分村民“小病隐、大病拖”讳疾忌医的情况,工作队多次协调沟通。2018年7月20日,辽建集团本钢总医院投入约4万元义诊资金,带领22名医护人员,来到石虎子村进行义诊,还发放了部分常用药品。为了让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和便利,本钢驻村工作队联系本钢“北斗星”义工团队,对贫困户和村集体产业的电路、设施进行检修,保障建档立卡户用电安全;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新安装路灯109盏,围里街灯更明亮了,村民的心也亮堂了;为18户特困居民修缮房屋,新修巷路、田园作业道1200米,村民住得安全、住得温暖,出行也再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了”;本钢还出资35万元,为石虎子村修建了1285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每到广场舞时间,整个村子仿佛都在优美的旋律中活跃了起来。

       本钢集团为贫困户办的一件件暖心事,让村民的心增添了幸福的暖色调。“驻村工作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村民的亲人,村民们经常向其他村的村民炫耀:‘我们村是本钢帮扶的。’我们全村都希望本钢驻村工作队能长驻我们石虎子村。”石虎子村党支部书记许桂萍笑着说。

做脱贫的领路人

                       ——产业扶贫扶起希望

     “扶贫,最重要的是要想事,要为村民的长远生活着想,要让他们有‘造血’功能。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产业扶贫。”本钢驻村工作队队员把自己当做村民脱贫的领路人,多方调研、考察,通过集体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

       去年初,耿进芳同村委会成员先后到丹东宽甸、岫岩、桓仁县米仓沟、五道河等地考察蔬菜大棚种植及发展前景,多次同村负责人到县移民局、扶贫办争取扶持资金25万元,请示本钢集团给予资金支持20万元,于2018年底建成10亩高标准蔬菜大棚,每年为村里增收5万余元。“现在,大棚内栽种的西红柿、软枣子、蓝莓长势良好,同时带动建档立卡户百余人参与劳务雇工,每人年增加收入800余元。”看着大棚里茁壮成长的秧苗,耿进芳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村里还成立了野生猕猴桃产业合作社,栽植桓优一号、龙城二号等优质软枣子苗30000株,并带动了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入股经营。

       在采访中,耿进芳说要给村民王爱臣送去一本“种植技术”的书。他说,栽种容易,但是种活、养好、结果却并不容易。村民们文化程度大都不高,对种植技术掌握得也不够,所以,本钢驻村工作队还要经常带他们出去考察、学习,在“扶志”的同时,还要“扶智”,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王爱臣学习回来后,自筹加帮扶资金新建两亩大棚,年可增加收入3.5万元,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空前高涨。

       经济作物的收成良好,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在丰果期,由于野生猕猴桃集中成熟,容易滞销变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耿进芳起草申请报告,并多方协调,在石虎子村建设750平方米气调库一座,用于野生猕猴桃贮存和反季节销售,同时部分贮藏室还可以对外租赁,增加经济效益近7万元。正在往气调库内搬运大米的村民说:“这个气调库解决了我们农作物的贮存问题,大米、葡萄酒、水果,都能放进去,保鲜效果特别好。”

       在扶贫路上,本钢驻村工作队犹如不断挑战的“攀登者”,扶贫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耿进芳构想的脱贫攻坚蓝图中,明年,筹划为石虎子村再建设一条果汁生产线,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野生猕猴桃的销路问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2020年后石虎子村持续稳定脱贫奠定基础。黑沟乡党委书记付德军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本钢集团、本钢驻村工作队为黑沟乡的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采访返回的途中,路边金黄的稻田里,割稻机轰鸣,现代化的农机具,为石虎子村注入了现代农业的活力。耿进芳和乔士良走进稻田,望着一望无际的稻田说:“现在正是秋收季节,我们还要再多想办法,帮助村民增加大米销路。”他们捏起稻穗,捧在手中,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商量起下一步的扶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