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本钢日报社 - 本钢日报社

本钢S135三峡工程水电钢试轧成功填补国内轧制超大型板材空白

2019-10-22     浏览(91)     (0)

三峡工程水电用钢成功轧制,填补国内超大型板材空白。三峡工程科技攻关项目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加速实现国产化。本钢初轧厂成功轧制S135水电用钢,其性能优越。冶金专家现场指导,任务顺利完成。


       S135三峡工程水电用钢,是本钢“九五”期间承担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之一,于1996年3月14日在本钢初轧厂首次试轧成功,填补了国内轧制超大型板材的空白。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规模巨大举世瞩目的治理长江和开发长江的跨世纪工程,它包括枢纽主体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经济效益。“九五”期间,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部分输变电设备、部分专用施工机械等成套设备处于采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实现国产化的关键阶段;永久船闸、升船机、水工机械及大型金属结构等,主要立足国内进行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研制。因此,“九五”期间进行以上项目的科技攻关,重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结合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大胆创新,为我所用,对三峡工程达到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文明施工和对实现我国水电制造业和输变电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加速实现国产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S135水电用钢是国家重点工程一三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核心部件转轮用钢,具有抗汽蚀、耐泥沙磨损的特点,是高强度、超低碳不锈钢。本钢作为这一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课题组长单位,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本钢初轧厂承担了轧制这种超宽超厚板材的艰巨任务。为此,他们集中全厂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及管理干部,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终于一次轧制成功。

       3月14日,冶金部有关专家、学者,聚集在本钢初轧厂轧钢现场,经过连续46小时浇钢后,单重达26.4吨的5块钢锭依次出炉,又经过1小时20分的轧制,顺利完成任务。(本报记者谢玉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