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育儿经验就是孩子要经常把尿,不然会养成孩子尿床的习惯。实际上,太早把尿不仅不能帮孩子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反而危害多多。
1 . 把尿不利于婴儿髋关节、脊柱的发育。如果把尿姿势不正确,会增加骨骼发育不良的风险,发生脊柱侧弯、驼背等情况,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2 . 把尿会导致宝宝不能自主排尿。小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 3 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控制排尿排便的。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3. 婴儿把尿,容易造成脱肛、肛裂等现象,还会导致成年痔疮。对 1 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由于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俗称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婴儿期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正确的做法是,宝宝长到一岁半之后,能灵活的坐、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儿科一病区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