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铜仁学院 - 《铜仁学院视界》

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核心问题

作者:罗正业    
2019-07-10     浏览(892)     (0)

乡村振兴战略是引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握好三个核心问题:振兴内容、执行主体和振兴方式。通过建设美丽新农村、发展优质农业、推进环保生产等方式,激发农民主体性和创新创造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种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时代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新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注重质量,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振兴什么”,即乡村振兴的战略内容;二是“谁来振兴”,即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主体;三是“怎么振兴”,即实施乡村振兴的方式。只有把握好这三个核心问题,才能全面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
  乡村振兴的战略内容,在“振兴什么”的问题上,把建设“美丽新农村”作为发展主题。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具体规划为三项内容:优质农业、美丽农村、富裕农民。围绕建设“美丽新农村”的主题,利用现代科技让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使农业成为具有无限生机的美好产业,农民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农村成为青年们追逐梦想的伊甸园和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美丽家园。农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我们首先要千方百计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效益化和品牌化,从而提升农业竞争力。要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家园,推进环保生产、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用绿色点亮乡村,环保提升生活品质,低碳成为乡村生活的主旋律。要建设法治农村,以乡风文明为基础,治理有效为保障。把破除迷信、树正压邪、弘扬正气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培养农民的法治意识,依规办事,依法兴农,形成坚持党委领导、村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主体村级自治组织,以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
  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主体,在“谁来振兴”的问题上,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实现乡村自主发展,农民富裕作为突破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坚持农村建设要发挥农民主体性的基本原则,这是乡村振兴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政府应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组织乡村人民投身于乡村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市民、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发光发热,鼓励成功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建业,凝聚各方合力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必要的输血,更需要村民自立自强,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培育本土人才,强化乡村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使乡村建设由被动接受政府和外界输血演变到自身具备“造血功能”。显然,振兴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激发农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保持城乡各具特色和适当差异化发展的前提下尊重乡村自主,让广大农民群众挥洒汗水,创造出自己的一片蓝天,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乡村振兴的方式,在“怎么振兴”的问题上,要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发展的有机融合作为主动力。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资源堆积型的粗放式高速增长转变为集约式高质量的平稳增长,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同样面临着优化结构、改进方式和转换动力的变革。西方文明现代化的发展建设经验表明,由于城市的资源优势,对乡村要素具有“吸附效应”,大规模城镇化往往建立在乡村衰退的基础上。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虽然受到城镇化建设的部分影响,但根基尚存,总体良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处于绝对中心地位,过去的政策体系也向城市和工业倾斜,强化了以城统乡、以工带农的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通过变革制度、优化结构和转型创新三个方面来推动城乡平衡发展、融合发展。我们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和组织功能,引导和组织农民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经济优势来改变城乡的空间距离,打破城乡阻隔,使乡村不再只是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而要发挥乡村在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农村经济欣欣向荣,乡村新动能快速成长,使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休养生息的安居乐业之所。
  总之,在“乡村振兴路,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和组织功能,又要强化和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创造精神,坚持以村民民主自治为基础、政府法制政策为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