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西农垦集团 - 《广西农垦报》

绿水青山总关情

作者:□ 立新农场公司 池惠琼    
2020-06-02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大众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爱的学习金句之一。因为这其中饱含了习总书记以民为本、心系百姓的初心情怀,彰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这些年,环境、生态问题无一日远离过习总书记的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60多次谈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APEC蓝”等“习式生态词汇”广为人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原来我们农场生产队环境卫生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那时候污水横流、垃圾泛滥、臭气熏天。如今,绿树环绕,鲜花簇簇,空气清新,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感觉精神就是爽。 ”居住在立新农场生产队的退休老职工黄姨格外开心地说道。

黄姨满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源自农场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成功实践,加快推进了农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进程。

作为国家级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农场就开始引进种植脐橙。近年来,农场立足生态资源,充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绿水青山中建设现代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巩固绿水青山。农场把广泛的“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 :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掀起了治脏、治污、治乱、治差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热潮。同时,发展以瑶族文化为亮点的瑶韵慢城,以田园风光为依托的橙乡慢城,尤其是以满足康养度假需求为目的建设的“立新脐橙庄园” ,更是立新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以农促旅,以旅促农” ,集文化、农旅、康养生活于一体的全域慢城……处处都彰显着瑶乡农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独特魅力,绿水青山成为了农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

这些年,农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成“破茧成蝶”的嬗变,不断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坑洼不平的泥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贯穿于各生产队连接到职工家门口;过去“挑水靠人、吃水靠天”的时代已经结束,家家户户都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昔日的荒草甸变成了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楼群所代替。环境优雅的现代化职工住宅小区里,一盏盏路灯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点亮了农场的夜空。

蓝天、碧水、绿树,农场成为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这些,正是农场全力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绘就的“绿色、生态、富足、和谐”的美丽画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习总书记指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这句话,道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如今的农场,环境整洁,果香景美,空气清新,跟以前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哪! ”谈及农场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退休老职工袁德贵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今年近80岁的袁老,1958年来到农场时还是一个17岁的小伙子。作为农场的开场元老之一,他既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共享者。

“自从种植柑橘树,我们栽下的是‘银行’ ,收获的是希望,现今哪,路通了,房新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绿色产业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美好生活! ”职工群众的笑脸,让我们看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些年,农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立足脐橙特色生态产业优势,把“猪-沼-果-灯-黄板-捕食螨-生草”循环生态栽培模式贯穿于水果生产管理全过程,将清洁田园工作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柑橘树如同一棵棵“摇钱树” ,让职工群众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

人们都说, “农场变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环境也越变越美了。 ”

我们要说,这正是农场一直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是长久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真实写照。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呼应人们对绿水青山的最基本自然需求,更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所在、民心所向。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