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报》

龙中医校友湖北“抗疫”展情怀——记天津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我校1998级针灸学专业校友徐宇虹

作者:本报记者石全福    
2020-06-01     浏览(136)     (0)

徐宇虹作为天津南开区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在援鄂医疗队中担任党员,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她勇敢担负起中医药治疗工作,在恩施州帮助患者康复并开展心理热线解答工作。她用专业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坚信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责任。



题记:

徐宇虹是我校1998级针灸学专业校友,也是笔者的大学同学,现为天津南开区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并同时担任该院门诊第二支部的党支部书记。2020年2月12日至3月24日,她作为天津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开展了41天的对口医疗支援工作,她的事迹也分别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所报道。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阖家团圆的脚步,让武汉甚至整个湖北陷入危局,当看到支援的队伍一批又一批的冲向前线,看到武汉的医护那么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徐宇虹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作为医生,作为党员,我不能什么都不做,这是一场战争,我想要去战斗”!当医院开始组建支援队伍时,她第一时间上交了按了手印的请战书!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她清楚地知道,病毒传染力很强,自己身体向来不好,而此时正值春节,医疗物资供应不足,一线的医护危险系数非常高。可是,她更知道,作为一名大学期间就入党的老党员,危急时刻奔赴抗疫一线,是一名白衣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战场需要我,我不会犹豫”。她时时关注着武汉的疫情发展,认真学习诊疗规范,一遍遍学习穿脱防护服,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在国家正式出台“一省包一市”政策的第二天清晨,她接到了院长的电话,“援助恩施的任务到了,作为支部书记,你要做好表率”!她没有犹豫,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出发,拖到临行之前,才打电话告诉父母。

来到恩施州,徐宇虹和队友被分配到来凤县,在县中心医院感染科承担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卸下行李,来不及休息,她就和队友们投身工作中,开展病情分析、紧急处置、联合会诊、院感防控等工作。在这次疫情当中,中医药在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康复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作为队中唯一的中医师,因县医院的中医医生已经被派驻到各乡镇社区驻守,于是她便勇敢地担负起县内所有确诊、疑似、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的中医药治疗工作。在那段日子里,她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累计开出中药处方近四百张,并在诊疗规范基础上制定出“预防方剂”,发放给当地医护人员及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服用,还指导患者利用气功导引促进肺部呼吸功能的康复,使全部患者的中医参与率达到100%。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当地医院的心理热线解答工作,为那些无法前来就医的亚健康人群提供中医指导。她说,在她所治疗过的确诊病人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奶奶。因为长期进食不好,体质很差,体重只有33公斤,数次核酸检测的指标都不能转阴,大家都很着急。为了帮老人家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徐宇虹每天都认真询问她的饮食、睡眠、情绪等情况,并反复修改方药,以慢慢改善老人的体质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她和医疗队队友及当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奶奶的身体情况逐渐好转,终于康复出院。她的儿子激动地写了一首诗《致敬—来自远方的天使》,后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选用。看着病人和家属轮番激动地表达感激之情,徐宇虹说,她当时的感觉真是职业幸福感爆棚。

“对口支援与单纯的医疗支援不同,因为所承担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新冠病人及其相关人群,还要积极协助当地医院为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做好各项准备,通俗点讲就是‘要把能帮的都帮到,把能留下的经验都留下’”。徐宇虹说,在最后一个确诊病人转到州里统一治疗后,她马上下到医院的临床科室——神经内科,负责起该科室患者的针灸、中药及康复指导等工作,帮助该科室解决因中医科未开诊,患者得不到中医治疗的难题。此外,在全州确诊患者邻近清零的时候,徐宇虹又承担了出院患者的中医回访工作。她和队友访视了来凤、咸丰两个县的全部出院患者,虽然工作中面临着因个别患者家所处地势险恶、山路崎岖,无法乘车只能靠自己步行前往等困难,但她和队友还是坚持了下来。四天的时间里,她和队友奔波近千公里,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给予辨证治疗的建议,还为大家讲解中医太极拳、八段锦,以及穴位按摩及调整呼吸方法等,并叮嘱他们要每天坚持练习,逐步提升体质。

在恩施的41天里,徐宇虹没有休息过一天。饮食习惯不同,防护服的厚重闷热,她努力克服;天气湿冷又不能开空调,她就在身上贴上暖宝宝,也会趁着会诊间隙,在医院的走廊里跑几圈取暖;病人不会讲普通话,她就向当地人认真学习土家语,减轻当地医护人员需随时充当“翻译”的负担……她说,疫情当前,能够奋战在抗疫一线,这既是自己的幸运,更是身为一名白衣战士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在采访的最后,当记者问徐宇虹有哪些话想对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说时,她说:“过去的两个月,已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敬畏生命,热爱你的专业、你的事业,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在这次支援任务中的感触,藉此与母校的师弟、师妹们共勉,也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认真工作,为母校增添更大的光彩”。(本报记者 石全福)(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