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省部共建”助推我校大跨越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至9个,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0多项

2010-06-20     浏览(188)     (0)

  本报讯 (记者 蒋海文)日前,2010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出炉,我校综合排名居第78位,比2007年提升了11位。近5年来,借助省部共建平台,我校实现了新的跨越。
  自2005年我校跻身省部共建高校行列以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站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学校适时转变办学观念和调整办学定位,从突破国家重点学科、建立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到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人文社科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出版社等等,这些“国”字号的成果、人才与平台越来越多,学校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新的大的跨越。
  我校一直把加强科研作为增强办学实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5年来,博士学位授权点从2005年的9个增加到现在的l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2个增加到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由69个增加到116个。我校新增各类科研项目1636项,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SCI、El、SCIE收录论文和论文国际被引次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稳定在70名左右。
  2007年,计算数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2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这两个学科当年就分别跻身全国第六和第八。计算数学还赢得了“计算湘军”的美誉,五年来,共承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项,863、973课题9项,国家自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4项,获得了包括 “冯康科学计算奖”、“德国洪堡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奖项110多个。近五年来,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学科获863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4项,省部级项目16项;被EI、SCIE、ISTP收录论文89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
  在科研项目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科研成果质量也不断提高。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100多项。与此同时,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与80多个省内外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开展合作项目100余项,签订技术合同154个,创造经济效益50亿元以上。
  我校师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优秀人才是实现科研上水平和育人出成果的根本。我校进一步完善并强化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教师潜心科研、有利于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绩效评价、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等制度导向,有效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近年来,中青年学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包括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等一大批高级别人才。
  做好做活“人”的文章,还充分体现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学校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探索和完善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中不仅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杨怀保,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扶婷、毛星芝、杨子强等典型人物和优秀学生群体,而且一批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如本科生刘瑾瑾、张军等同学的论文在影响因子为4.308的高级别学术期刊 《ApplledPhysicsLetters》上发表等等。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
  在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校又提出了建设 “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改革提高质量特色”的工作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