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毕业还剩一个多月,我们终于接到了学校允许毕业生返校的通知。每日健康打卡、申请返校、买票、收拾行李过后,我雀跃地踏上返校之路。
入“渭”时:如此温暖
5 月 7 日下午,伴随着毛毛细雨,我来到了阔别已久的渭水校区北门,进校的人脸识别不用摘口罩就可以准确识别,显示屏上出现我的照片、姓名、工号。走进帐篷等小白车到来的一两分钟内,毛毛细雨突变瓢泼大雨,而我已经有了小白车的庇护;拍了几张下雨照片发朋友圈,老师们评论:
“热烈欢迎回家”、“欢迎回来”;宿管阿姨处领到了十个口罩和一个体温计;同学申请让宿管阿姨晒的被褥上面缝着小布条,写着主人的信息;辅导员为需要考研线上复试的室友联系修远三区新建好的智慧教室,为她提供良好的环境,晚上十点多还在南门等着接学生回校……
至“渭”中:莫名可爱
刚回学校时,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老师很多,学生很少。往往在校门口、宿舍门口,总能看到为单位服务的老师们一排排站着、宿管阿姨好几个等着,餐厅每个窗口后面都有一位工作人员,却不是每个窗口都有人打饭。渐渐地,返校的同学们多了起来,在餐厅单人单桌同向坐着,莫名觉得很可爱,一层一个方向,有的面朝餐厅的东门,有的面朝打饭的窗口,每个人乖乖吃饭,像上课一样,窗口后面是“老师们”;打饭的时候,我们真的每人间隔一米排起长队;每次进宿舍楼门,宿管阿姨都会坚持把体温计伸过来测体温。我们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了种种不同以往的行为,比如进出社区限制频率、晨午检打卡两次、单人单桌就餐,我觉得都很可爱,因为这是一群可爱的人们,在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标做出的努力。
返“渭”后:心存感恩
返校三天,我觉得很开心,也很满足。学校动用如此多的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充分的准备,迎接我们如期开学,真的很感谢。封闭管理带来的生活上的一些不便,远远抵不过我可以在这个校园里生活最后一个月的欣喜。整整四个月,宿舍楼背后的小楼盖得很高了;宿舍阳台果然长“鸟巢”了,两只雏鸟嗷嗷待哺;我的多肉还没有变“多肉干”,竟然还长了几个新球球;路边多了学校新种的五颜六色的花。校园里路上行人很少,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风轻轻地吹着,我手里拿着一根刚买的雪糕,书包里背着上学期买来还没喂完的猫粮去喂猫,再去明远湖边看看鹅,餐厅吃饭时遇到好几个熟悉的面孔,都戴着口罩,我们还是叫出了彼此的名字,隔着老远打起招呼。
一切好像都变了,一切又好像都没变。错过了校庆,错过了运动会,我们终归没有错过毕业。现在看来,我们至少可以戴着口罩,间隔一米,照一张专属我们的“特殊”的毕业照,与同学们隔着口罩道道别。我们的毕业季最特殊也最值得怀念,我们是同学也是战友,在这里一起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却也终身难忘。